“置顶”一座养牛场 沂源县西里镇的乡村振兴新思路

摘要 “置顶”这座养牛场,西里镇从养殖业发力,助力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在“种养结合”的全产业链上走出了第一步。

11月13日,大雾天气。踏上柳枝峪村北山“大顶”,对面的马连峪和金家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养牛场如坠云端。从2021年开始,柳枝峪村在“大顶”养起了牛。据公开资料显示,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平均海拔415米,此处也成了淄博海拔最高的养牛场。

“七山一水二分田。”一句话道出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的即视感——多山,缺水,少平地。西里镇以苹果产业为主,有两个少数民族村,柳枝峪村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柳枝峪村的传统产业之一,自建村以来,牛羊养殖就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置顶”这座养牛场,西里镇从养殖业发力,助力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在“种养结合”的全产业链上走出了第一步。

微信截图_20241125153824

柳枝峪村北山“大顶”的养牛场。

种养结合,果业大镇的“经济账”

“干点活,咱行,但是搞经济,还得让有经验的人来做。”建设村里养牛场之初,柳枝峪村原党支部书记张立得和村里的党员、干部,跑前跑后,帮忙打扫,出了不少力。

从中也能看出村民对青年企业家张加军寄予厚望,盼望年轻人的到来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一番新气象。

“我们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自古就有养牛的传统,村里面养牛的很多,但是都是散养小户,形不成规模。我觉得如果要增加村集体收入的话,可以从这一方面进行突破。”经过两年时间的调查研究,张加军对村庄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

实际上,张加军的想法跟西里镇政府不谋而合。

西里镇人大主席刘佩田表示,作为一个果树种植“专业镇”,如果发展高品质的现代农业,必须要加大有机肥的投入。养殖户的粪污处理难题,在西里镇则是果树有机肥的重要来源,既降低了有机肥购买成本,又能为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作肥料上的铺垫。

“这本‘经济账’可以促成一个双赢局面。”刘佩田说,村集体养殖场可以促进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实现种植养殖双降本增收,互惠互利,和睦共生。

“最重要的一点是,养牛风险低,收入稳定,牛很少生病。”对于养殖来说,张加军虽然是一个外行,但是他在前期花了不少心思去研究,这也是他多年在市场打拼积累的经验,前期的市场调研做足做透,后期的风险就会及时规避化解。

“咱们现在养的是西门塔尔肉牛,这也是张加军考察以后确定的品种,长得快,骨架大,抗病力强。”赵后营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养殖场一共建设了60亩地,4个养殖区,每个养殖区只需要一个人就能管理得有条不紊。

现在已投入使用的第一养殖区,去年5月份引进的首批260头西门塔尔肉牛已经出栏,虽然当前肉牛市场低迷,但依然为村集体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为村集体带来18万元的收入。

“一头牛养殖13个月,正常情况下能纯收入能达到4000元。”2021年6月份,张加军将自己的想法汇报给西里镇党委政府,并表示柳枝峪村两委有信心能通过肉牛养殖增加集体收入。

“我们村是少数民族村,传统美食牛肉丸子、烤牛排,深受人们欢迎。村里有了肉牛养殖项目,也是我们村民的福利。”赵后营说,张加军给村集体选择的项目,接地气,重传统,不搞“空降兵”,既能从实际出发,又能为村集体经济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西里镇人大主席刘佩田告诉记者,“一村一业”的重点是让乡村兴旺起来,让集体经济活跃起来,柳枝峪村结合自身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做大传统养殖业“蛋糕”,推动村民就业,乡村发展。群众得到了实惠,乐见企业做强做优,实现了共同富裕,双赢发展。

“三顾茅庐”,寻找村庄带头人

为了让穷山村改变落后面貌,柳枝峪村的党员干部费了不少心思。

柳枝峪村两委成员赵后营告诉记者,村里的党员干部多是退伍军人,素质高,觉悟也高,但是年龄相对偏大,对于发展市场经济这一块,确实没有很多办法。

张加军年轻有为,虽然只有30来岁,但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好多年,不但经营着一家水厂,还有一家生意火爆的汽修厂。比较村里其他人,张加军对市场的了解,显然更胜一筹。

“2018年,我们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轮流去找张加军。咱们村现在真的面临发展瓶颈,请他回村给咱们大家伙帮帮忙。”赵后营说,为了能把本村这位年轻的企业家请回来,村里的老少爷们多次找张加军做工作,说是“三顾茅庐”,也不为过。

“当时,我跟村里各位党员干部说,我不是不愿意回村发展,给我点时间考虑考虑。”回想2018年回乡担任村主任的场景,张加军深有感触,他没想到村里的老少爷们这么支持自己,900人的村庄,近700人投票给他,对一个离家许久的“游子”来说,毫无疑问是“高票当选”。

轻诺必寡信。张加军当初没有轻易答应回来,是因为他把承诺看得很重。“既然要回去,就得干出个样子,我需要经营企业,还有家庭要照顾,我真的是在认真考虑。”

“只要确定回村,就要实心实意给老百姓干点事。我也想以后卸任时,老百姓能说一句,张加军确实是干了点实事。”2018年,走马上任之后,张加军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老百姓的“致富路”修起来。

柳枝峪村是典型的苹果专业村,村里有800亩的苹果园,每到苹果成熟的季节,苹果往外运输就是一个难题,在上级部门支持帮助下,张加军又垫资158万元修了村里的环山路和户户通,让村里生产的苹果无阻碍运往市场。

随后的2019年,张加军为了能让村里老人能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再一次主动垫资49.5万元,把村里多年形成的垃圾坑进行了填埋,在上面建起46米的文化长廊和两座凉亭,同时硬化1570平方米地面,建成了村里第一座文化广场。

今年,柳枝峪村投资23.4万元修建了496米长的沥青中心路,并计划在11月18日,给村庄所有道路安装完成150盏路灯,照亮村庄的大街小巷。

未来可期,全产业链迈出第一步

致富的项目确定了,但选址成了问题。

与其他农业项目不同,肉牛养殖属于有污染的项目,在设施农业用地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沂源县统战部和西里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沂源县农业、环保、水利、国土、畜牧等七个部门,先后进行了现场勘测。

“我们发现在山顶上养牛好处特别多,既不影响村民生活环境,而且通风条件好,牛还不容易得病。”张加军说,他们经过再三斟酌,最终选择了村北“大顶”这块“风水宝地”。

2021年12月,柳枝峪村肉牛养殖项目一期开始动工,当年5月份,第一批肉牛就已经入栏。

“我们养殖场二期建设也非常顺利。”张加军说,二期养殖场建成后,水电通了,但是路不好走,他们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投入197万元,建成了宽5米,长3720米,厚度18厘米的水泥路。

柳枝峪村原本缺水,为了解决养殖场的用水难题,张加军在西里镇政府支持下,从中庄镇社庄水库借来水源,给养殖场“输液”——铺设了2200米管道,修建了320立方米的蓄水池,投入37万元,终于打通了肉牛养殖项目发展的最后一环。

“现在牛肉的价格到了每斤30元左右,这种情况非常罕见,我认为是不可能持续的。”张加军一直对市场的走向十分敏感,“不能光看养牛的收益,还要算全产业链的经济账,让牛粪变废为宝,不仅增加养殖收入,还带动了果业发展。”

“我们西里镇和旁边的中庄镇,是苹果种植特色乡镇,我们有机肥生产项目计划明年建成,争取后年就投入生产。”张加军在河南进行了考察,已经看中了一套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这台设备全部由电脑控制,将让养殖场每年3500吨牛粪变成抢手的有机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西里镇党委书记杨立斌表示,近年来西里镇引导鼓励懂市场、会经营的“新农人”扎根农村,让真正的企业家去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西里镇找准乡村振兴产业落脚点,大力发展以肉牛养殖为主的草食畜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结构调整、推广种养结合等举措,提高农户养殖积极性,提振养殖信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如今,西里镇柳枝峪村的肉牛养殖项目,向全产业链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