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时标图员的经历,在他骨子里埋下了对细节的尊重;退役后,近30年的记者生涯中,“到现场”成为他每一次采访的第一选择,也让他成为中国新闻单位采访地震第一现场最多的记者;如今,退休的他,依然冲锋在路上。
8月1日,刘延珉从青岛来到淄博参加战友聚会,记者面对面聆听这位“老兵”的传奇经历。
从战场到“现场”
上世纪80年代,刘延珉曾是驻淄某部的一名战士,并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当年,他是指挥连的一名标图员。
标图员的工作非常重要,刘延珉当年的工作,就是通过无线电与前方的侦察员联系,将侦查员提供的情报标示在图上,供指挥员参考决策。这个工作,对细节要求非常高,因为图上标注稍有偏差,战场上战友们打击的精准度就会有很大偏差,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8月1日聚会这天,老战友们依然清晰地记得刘延珉的绝技:双手同时持8支颜色各异的铅笔,在作战图上写“倒字”,供对面的指挥员参考。
只有刘延珉自己才知道,掌握绝技的背后,自己付出了多少。“4年的军旅生涯,是实战与训练锤炼了我,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叫荣誉与担当。”而这也在他的骨子里埋下了对细节的敬畏,这也让他此后的记者生涯中,格外重视“到现场”。
1999年,已经退役回到青岛多年的刘延珉,选择加入半岛都市报,成为创刊元老之一,并在采访一线冲锋至今。每当重大事件发生,他总是第一时间想方设法赶往现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日本福岛核泄漏等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现场,总能找到他的身影。他的传奇经历,可以满足外界对于新闻记者的所有想象。
从2008年“5·12”汶川地震开始,之后6年时间,刘延珉采访了8个地震现场,创造了中国新闻单位记者地震第一现场的采访纪录;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时,刘延珉第一时间请缨,深入日本青森、新潟、福岛等地震和核辐射区内现场采访,并跟随中国驻新潟总领馆到最危险的核辐射警戒区内护侨,成功带领53名中国侨民安全撤离。
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一年365天,他可能有280多天不在青岛。
很多时候,到现场,除了有鲜活的新闻,还有随时可能遇到的危险。刘延珉在地震现场遇到的危险非常多,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彝良地震。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地震后仅14小时,刘延珉就到达了现场。正在采访的他遭遇了山体滑坡,仅几秒钟就与死神擦肩而过:满身伤口、一只鞋子跑丢,从死亡的门口又回到人间的瞬间,贵州都市报记者赵惠拍下了他的背影。“后来,赵惠在微博上私信我,说曾经在彝良地震现场拍过一个记者的背影,有人说是我,但他觉着不像,现在他把照片找出来了,让我看看。”刘延珉说,自己看到照片的那一瞬间,眼泪掉了下来。
刘延珉说,山上掉下的石头,把他的裤子划得一绺一绺的,身上满是血迹,山上下来的碎石粉末把人弄得灰头土脸,都看不出本来面目了。
天津瑞海公司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后进入爆炸核心区,差点吸入只需几毫克就会致命的氰化钠;卧底传销窝点,几乎被传销人员洗脑……一次又一次充满危险的采访经历,让刘延珉每每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即便如此,他从未后悔过。有着中国摄影界奥斯卡之称的“金镜头”奖,刘延珉共获得过四次,他说:“我觉得自己骨子里就是个战地记者。”
打卡两极,“老兵”圆梦冰雪
“我的探险之旅是从2012年开始的,那是此前我从未涉足过的地方,在那里我记录下了捕鲸基地的没落、企鹅行走的道路,以及许多无法解释的未解之谜。”
2012年,海昌集团发起了“零距南极”公益活动,刘延珉作为华东地区唯一的平面媒体记者,争取到了去南极进行环保旅行的“入场券”。
2012年12月,刘延珉正式开启他的首次南极之旅,抵达了地球上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这里被称为“世界尽头”,也是前往南极考察的理想起航之地和补给地。
当真正登陆南极时,刘延珉被深深地震撼到:几头座头鲸毫无预兆地给大家来了一次近距离的“水上表演”;漫山遍野的企鹅一点也不怕人,对着镜头做出各种姿态;成群结队的露鳍鲸在科考船附近游弋嬉戏。
从南极回来之后,刘延珉便一直对这块人类最后的“净土”保持着关注,经过与南极科考队持续沟通,进而了解了更多关于南极的知识。首次合作的愉快以及后续沟通的畅通,使得刘延珉得到更多探访南北极的机会。
截至目前,刘延珉已经五次探访南极、两次探访北极。
在南极和北极,刘延珉都曾跳进过冰海中,感受体验极寒,获得过科考探险队颁发的“极地勇敢者勋章”。
“很少能有人敢这么做,像针扎一般,浑身刺痛,身上绑着绳子,以防万一上不来。”刘延珉回忆说,在滴水成冰的南北极,跳进冰海中的确需要勇气,不过令其骄傲的是,他从未被人拽上来过,每一次都是自己凭实力游上来的。
“打卡”两极,不仅让刘延珉圆梦冰雪,他所带回来的一系列摄影作品也助其登上了更大的“舞台”。例如,他在南极拍摄的图片,曾被巴黎气候大会选用,成为会议现场唯一的媒体图片。
2022年,刘延珉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他对新闻的热爱和“到现场”的追求,一直不曾改变。他的朋友圈里,依然有很多精彩的新闻照片;遇到新闻时,他还是会冲到第一现场。“可能会一直干到干不动那天。”
“老兵”刘延珉,一直在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