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美育”的N种打开方式

摘要 5月1日至5日举办的齐享·游园荟文创市集,汇集了22个淄博市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将摊位变成了教室,在现场进行教学,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体验和互动。

“陶琉之美,非遗寻趣”、戏曲脸谱制作与探秘、立体剪纸等十余项课程,吸引了2000余名青少年参与。这些结合非遗和美育的活动,旨在引领青少年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培养他们成为美育实践的新生力量。“五一”假期期间,淄博充分利用非物质遗产展厅、传承工作室和文化站,推出多项非遗元素与美术教育综合类活动,探索“非遗+美育”的N种打开方式。

5月3日,20多名高中生参观了市文化馆,参加了“陶琉之美,非遗寻趣”民俗研学活动,近距离感受淄博的非遗技艺和民俗文化,探索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并在实践中培养工匠精神。

同学们首先参观了位于三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穿梭于“天工开物”“齐音天唱”“多彩艺苑”“万家烟火”“武动健康”“齐风拾趣”等展区,近距离感受了全市近400项市级非遗项目。同时,还参与到富有趣味的互动体验中,如欣赏五音戏、观摩琉璃制作、试玩蹴鞠等。在此过程中,同学们携带着非遗打卡地图,记录下所见所感,并就如何更好地推广和传承非遗技艺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随后,同学们进一步探索了古代齐国的服饰风格与着装礼仪。他们动手使用剪刀、布料等,设计并制作出蕴含齐国服饰元素的文化创意作品。这种结合非遗传承与美育的实践,不仅提升了大家的综合素质,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品位。

5月4日,市文化馆还举办了以“非遗戏韵,传承国粹”为主题的公益活动,聚焦戏曲头面的探索及制作。超过80组家庭参与活动,亲身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和戏曲头面的制作过程。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戏曲脸谱、妆容以及头饰的造型特点,并讨论了戏曲化妆、角色塑造等问题,共同领略了戏曲造型艺术之美。

在学习了戏曲行当的相关知识后,孩子们利用布料、饰品等材料,亲自动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京剧头面。在选择和装饰过程中,孩子们连连赞叹京剧的独特魅力。

5月3日,市文化馆“齐享·文化驿站”推出瓷板画亲子体验课程,让青少年和家长在学习陶瓷历史文化的同时,共同创作瓷板画。这种结合非遗和美育的活动形式,将文化驿站变为一个充满艺术创意的新场所。

剪纸、铁壶、丝绸……5月1日至5日举办的齐享·游园荟文创市集,汇集了22个淄博市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将摊位变成了教室,在现场进行教学,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体验和互动。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