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央督察通报后,这地把整改现场建成警示教育基地

摘要 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后,江苏省泰兴市做了两件事:一是狠抓整改,二是在整改后的原址处,建成警示教育基地和科普走廊,不断敲响警钟,告诫来往人们——“长江大保护要久久为功”。

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后,江苏省泰兴市做了两件事:一是狠抓整改,二是在整改后的原址处,建成警示教育基地和科普走廊,不断敲响警钟,告诫来往人们——“长江大保护要久久为功”。

日前,中国环境报记者来到泰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以下简称教育基地),了解这里的“前世今生”。        

立行立改,规范处置数万吨污泥

“这是当时的污泥堆存现场。”行走在教育基地的科普长廊里,讲解员张妍指着展板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如果不是看以往的影像资料,很难想像这里以前是那样子的。”

展板上展示着泰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李夏菁摄

“在头圩村紧靠江堤东侧,有两个巨大的污泥堆积池,目测南侧堆积池较大,面积接近足球场,北侧的略小。”2018年6月11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通报滨江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江公司)违规堆存污泥问题。

泰兴,因江而生,依江而兴。长江从青藏高原出发,一路滚滚东流,兴盛之时,拐了个弯,将泰兴拥入怀中,为当地提供丰富的水源。但长江流域固体废弃物违法倾倒、污染产业向中上游转移等行为,却让长江生了“病”。那些在长江边堆存的数万吨污泥,无疑是危害长江生活环境的“生态伤疤”。

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盯住不放、一查到底”的决心和推动下,推进深化污泥科学规范处置刻不容缓。当月,泰兴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应急程序,采用压滤和固化工艺对污泥进行脱水预处理,采取电厂掺烧和危废填埋的方式进行规范处置。

“当时,这里每天有400多人连轴转,用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把3个池子里的污泥处置完成。”泰兴经济开发区环境监督管理部工作人员方锁说。

2019年,曝光问题完成现场核查验收销号。同时,泰兴还委托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该地块开展清挖评估工作,调查报告显示,该地块土壤和地下水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工作。围绕长江大保护,泰兴的整治行动并未停止。据悉,围绕2018年以来长江警示片曝光的7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泰兴市第一时间开展自查自纠,累计27个列入泰州以上生态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件整改销号,60件交办信访件中,截至2023年6月,已完成整改59件,办结率97%。  

做实警示教育,将反面变正面

从泰兴市中心驱车约30分钟就能来到长江边,吹着江风,于廊亭中“走”过历史,看“生命长江”“把脉长江”“健康长江”,再拾级而上,远眺哺育数代泰兴人的“母亲河”。

如今的教育基地,便是滨江公司污泥堆存原址。为吸取教训,加强警示教育,泰兴市委、市政府将原有3个污泥堆放点建成3个生态涵养池,并建设一个生态警示墙、一个科普展示走廊、一个临江展望平台,让人们来此有学习收获,也有美景可观。

2022年,教育基地被纳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正面典型案例。

张妍正在讲解。李夏菁摄

科普展示走廊里,张妍向参观者们讲述着泰兴与长江彼此相依,相互影响的故事,并通过将警示和科普相结合,唤醒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

“一些部门领导会来这里开展考察调研工作,很多学校会组织学生们来参观学习,引导孩子们树立起保护长江的意识。同时,这里还是一个开放性公园,市民们可以随时前来游玩。”张妍说,“原来的污泥地现在变成了荷花塘。”

不仅泥坑变荷塘。泰兴还努力促成船厂变森林,鱼塘变湿地、工厂变公园,江堤变赛道:拆除船厂6家,回收鱼塘23个,关闭散乱污企业20多家,累计腾退岸线6.4公里;建成绿化林带2000亩,恢复湿地3000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8万亩。据悉,如今泰兴已形成“1个沿江生态带、1个宣堡生态涵养区、4条高品质绿色通道、N个公园游园绿地”的生态格局。

“生态环境改善了,生物多样性也更丰富了。”张妍说。据了解,在长江下游北岸,泰兴天星洲“生态岛”试验区项目正在规划建设,这座自然形成的长江湿地洲岛将成为人们观测长江泰兴段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好去处,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更加密切。

一个又一个加强治理、逐绿而行的行动,正推动泰兴长江岸线焕然一新,让教育基地门口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兴,则文明兴”等字样更具厚度与力量。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当地政府以问题为鉴、持续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企业与百姓时刻关心、自觉维护生态,让泰兴得以向着“依江而兴”之路继续前行。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