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淮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淮北市文明办主任郑亮
近年来,淮北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主要做法有:统筹谋划“一盘棋”。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每三年出台一套行动方案,每年开展一批专项整治行动,办好百件民生实事,添彩城市文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双丰收”。责任落实“一竿子”。出台《淮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淮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考核办法》等,坚持周考月评、季度点评、暗访曝光、交办整改、跟踪问效等,推动常态长效发展。全民参与“一张网”。全域推进部门联动、地企联动,市、区县、街镇、村居四级联动。63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42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创建一线,带动90万市民踊跃参与。
淮北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工程”,变文明城市建设的“责任清单”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用人民群众的“点赞量”检验文明创建的“含金量”。突出问题导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聚焦痛点、难点问题10.3万余个,持续开展老旧小区、背街小巷、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实施环卫一体化,主次道路机扫率、洒水率达到100%。推进智慧城管、智慧城建、智慧交通等20多项智慧项目建设,开展“三线三边”“两高一场”环境综合整治680余次。在城市出入口、主干道、公园广场等建设公益小品230多处,实现城市“颜值”“气质”双提升。突出生态导向。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获评“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建成29.6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煤美与共、湖上淮北”的城市风貌愈发灵动。突出民生导向。今年以来,淮北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5.2%,老年助餐、安心托幼、便民停车等10项暖民心行动年度目标任务超额完成。投资新建20处小而精、美而优的“口袋公园”、城市会客厅,打造了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三季有花、四季有诗”的景观格局,配置了健身器材、文化宣传长廊等设施,成为市民凝聚思想共识、提升文明素养的重要阵地。
淮北市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头等工程和灵魂工程来抓,持续擦亮“好人之城”品牌。截至目前,涌现出13023名各级各类好人模范,其中,17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形成了“中国好人安徽多、安徽好人淮北多”的好人文化现象。厚植好人成长沃土。立足二十四孝“拾葚异器”“芦衣顺母”故事发生地的人文基础、小推车参战支前淮海战役胜利的红色基因、建市63年孕育形成“燃烧自己、温暖他人”的煤城品格等优势,先后搭建“十万党员做先锋、同创共建文明城”“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好人进校园、道德进课堂”等主题活动载体,使公民道德建设日常化、生活化、具体化。营造好人辈出气候。建立“六推荐、五评选”工作机制,重点依托“家庭居民、单位职工、群团系统、学校师生、主流媒体、网络民众”六个主渠道,推行“楼道(村组)、社区(村)、街道(镇)、县(区)和市”五级评选,扎实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构建点线面结合的推选网络。塑造好人淮北景象。出台《淮北市礼遇和帮扶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实施意见》,每年拿出100万元资金,用于帮扶困难好人和道德模范。每年为省级以上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免费体检。构建“市有好人馆、县区有好人广场、街道乡镇有好人榜、社区村组有好人之家”的“四有”宣传矩阵。淮北好人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人群达10.6万人次。
近年来,淮北按照“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塑”的思路,推动资源要素集约集聚、高效利用,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画好共建“同心圆”。坚持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建设在哪里。目前,全市建成文明实践中心6个、实践所35个、实践站438个,率先在全省实现全覆盖。在国网供电公司、工人文化宫、淮矿集团等大型国有和民营企业、“两新组织”等,设立860多个文明实践点,把文明实践“触角”延伸到各行各业。凝聚共治“向心力”。坚持以有效的制度机制来保障文明实践建设,将其纳入县(区)综合考核、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巡察和文明城市创建测评等。建立“人才、设备、志愿服务”三大资源库,通过举办文明实践推进会、志愿服务培训会等,提升全市文明实践标准化、规范化、星级化建设水平。 结出共享“幸福果”。坚持“群众吹哨、志愿报到”。大力吸纳科技能人、先进人物、农村乡贤等人才资源,形成以党员干部带头,基层群众为主体、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合的志愿服务网络,在养老、育幼、帮困以及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面前,扎实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服务群众20.3万人次。打造各类受欢迎、可持续、叫得响的品牌项目60多个,累计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14个,3项特色工作被中央文明办宣传推荐。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立足新的起点,淮北将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坚持人民至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到群众心坎里;坚持城乡一体,做到全面、全域、全民、全程创建。既统筹好“一域”和“全局”,又处理好“当前”和“长远”,既有“颜值”又增“气质”,既看“高线”又看“底线”,努力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中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建设“五宜”淮北和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不竭精神动力。(文明皖风工作室)
来源:安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