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淄博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1月17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企业家看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专题活动,为企业搭建起信息互通、经验共享、合作发展的平台。市工信局、各区县工信部门主要负责人,市人民银行、市工商银行等相关负责人,全市部分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共计5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活动期间,企业家们走进淄博市2家绿色低碳发展标杆企业——山东恒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东华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家们在实地参观交流中,学习2家企业在绿色低碳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
当天下午,“企业家看企业”绿色低碳专题讲座召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化专办专职副主任韩俊波主持会议。会上,人民银行淄博市分行货币信贷管理科张晨进行了“绿色金融”政策宣讲;山东东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克克介绍了“工业企业绿色低碳服务平台”;天津碳排放交易所咨询业务部总监钱冰就国际新型绿色竞争机制对企业的影响和应对建议进行讲解。
无论是上午的参观学习,还是下午的专题讲座,“绿色低碳发展”为何始终是绕不开的核心与重中之重?
据悉,2023年10月1日起,欧洲碳边境调节机制法案过渡期实施细则生效,“碳关税”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碳关税”的征收将对我国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碳减排进程,以及经济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另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全国碳交易试点地区已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余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
淄博又是工业大市、能耗大市、也是碳排放大市,工业碳排放量在全社会碳排放量中占大头。同时,淄博市的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等行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较大,因此,不管是“碳关税”还是“碳交易”,都将对淄博市的产业产生显著影响。
“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对“低碳发展”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近年来,淄博市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7家,省级绿色工厂22家,市级绿色工厂达115家,但是截至目前,进行“碳足迹”评价或认证的企业还不足20家。
绿色低碳发展迫在眉睫,企业要坚决转变观念,主动把握碳减排这柄“双刃剑”。
碳减排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恒利纺织通过自身绿色低碳建设成为“迪卡侬”最大的原材料供应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碳交易”这柄“双刃剑”若是用好了,也能给企业带来收益,近年来,齐翔腾达就通过卖碳配额赚了3400余万元;“碳关税”是一项危机并存的制度,对于碳减排与绿色供应链管理出色的企业,或将是一项激励机制,而碳排放强度高的企业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处境。
企业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关键在于转变认识、并付诸行动,正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亮云在讲话中所强调的那样:“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探索工作路径,创新工作方法,在碳减排过程中体现企业担当,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管岩 韩玮玮)
来源:淄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