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游客到淄博游玩时遇酒店爆满,民警腾出宿舍让母子过夜,值班民警说:“大老远来了,就是我们的客人。”
57岁市民李文每天滑着轮滑在人民公园扫落叶,他说:“我方便,大家伙儿也方便!”
淄博一饭店全体员工救起落水母女,十几人轮流做心肺复苏,他们说:“累了就换人上!”
……
淄博频频“上大分”的背后,承载着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奉献,有友爱,有素未谋面的温暖,有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这与今年8月份,淄博市出台《关于聚力打造“五个淄博”进一步推进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聚力打造“志愿淄博”,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谋而合。
在淄博,随处可见的“学雷锋服务岗”“文明交通岗”“志愿者服务点”“景区服务岗”等服务窗口,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很方便向“红马甲”志愿者寻求帮助,营造出了“人人化身‘红马甲’,个个争当志愿者”的生动局面,彰显了淄博社会文明的温度和高度。
组织带头干 打造志愿服务体系
天朗气清的一个秋日,淄博高新区一小区内,淄博综合保税区发展服务中心和文苑社区在职党员干部化身“红马甲”志愿者,为居民清洁地毯。对于本地居民来说,这并不是件稀奇事儿。自2022年以来,高新区开展“红火炬”党员干部居住地服务日活动,每个月第1个星期六是党员干部居住地服务日,党员干部深入社区,走访看望孤寡老人、清理小区卫生、发放文明宣传手册等,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今年3月份,淄博开始爆火,面对突然而至的大量游客,各方面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党员干部纷纷走上街头参与志愿服务,疏导交通、烧烤摊巡逻执勤、清洁卫生……实现了从“亮身份”向“践身份”的转变,志愿服务蔚然成风,迅速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志愿、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淄博注重发挥志愿服务力量,志愿者成为城市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推动者,已构建起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的体系。为让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淄博市文明办统筹协调,工会、团委、妇联、民政等部门多方动员,明确职责分工,打造了社会广泛参与的全域全员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全市公职人员、在职党员、共青团员等群体注册志愿者的比例将持续提升。
记者从淄博市文明办了解到,目前淄博市仅通过“志愿山东”信息平台进行线上注册的志愿者累计有94万余人,注册志愿服务队伍1.3万余支,组织开展“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万余场次,提供志愿服务总时长2915万小时,全市志愿服务活跃指数和志愿服务项目群众需求完成率均位于省内前列。
据悉,淄博市将逐步推进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五个淄博”,聚焦推进文明建设,强化志愿服务组织(团队)依法依规登记注册,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管理规范、服务完善、活动经常、信息记录良好的志愿服务组织(团队)管理体系。
新时代志愿服务使命更加重大,舞台更加宽广,随着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纷纷投身志愿服务,在推进社会文明中扬正气、促和谐。
平台创新办 让志愿服务融入日常
志愿服务活动除了按照传统方式开展之外,淄博还进行了路径创新,以不断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效能。
淄博市民巡访团成员宋加明,参与志愿巡访工作已经一年有余。“管闲事、纠错事、夸好事”就是他日常巡访的主要工作。如果巡访中发现问题,向谁反映,怎么解决?宋加明介绍,在巡访工作中,他有一件“法宝”——“爱淄博・随手拍”小程序,每天通过随手拍,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传,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落实整改。
“爱淄博・随手拍”小程序是为发动全民志愿力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全市文明创建水平,打造“志愿之城”搭建平台,孵化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项目。
自2021年8月小程序投入运行以来,淄博市民巡访团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平台注册人数达到226469人。平台累计收到巡访员上传各类有效问题175235条,上传文明瞬间1396140条。相关部门单位受理有效问题168332条,其中办理回复 167427条,受理、回复率分别为96.1%和95.5%,群众对问题回复评价165965条,评价总体满意度为99.6%。
2023年,淄博市文明办创设“有爱指数”测评体系,实地测评,线上打分,目前已实地测85个点位。通过“指数”将每一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文明”有了可量化、可实施的评价标准。本着“为民靠民惠民”、全民参与的原则,建立了督导团、巡访团、评分团三支队伍,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让更多单位和群众参与到创建文明城市创建中来。
巡访团成员李丽,已经连续三次报名参与“有爱指数”测评,她告诉记者,线上线下测评,能够真实的看到各个区县文明实践的情况,督促区县、街道和社区及时发现并改正问题,希望测评可以一直持续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线上志愿服务平台的推出,为志愿服务对象、志愿者、志愿组织等主体提供了多方面的集成服务,满足了志愿服务活动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让更多的市民自觉树立“主角”意识,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和文明城市创建中来,为共同营造“人好、物美、心齐”的淄博贡献了“文明”的力量。
营造氛围感 “有淄有爱”应用场景随处可见
近来,在张店龙泰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北侧新增了一处龙泰苑“有爱广场”。广场入口处设立了“‘泰’有爱广场”景观标识,广场内,围绕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设立了“自律助人”“孝老爱亲”“诚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等不同主题的花草牌,营造自律、孝老、诚信等“有爱”氛围。内容丰富的公益标识,时刻向市民传递着文明美德。
今年以来,淄博不少公共场所都换上了“新皮肤”,在十字路口,在公园广场,在大街小巷,构思巧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建筑围挡、楼道墙面、公交车上,好家风好家训、文明出行的广告语无处不在,有爱氛围感直接拉满。
据悉,淄博打造“有爱指数”示范点位,统筹推进“有淄有爱”品牌全方位融入机关、企业、乡村、景区、社区,在全市打造“有爱”社区、“有爱”街巷、“有爱”楼道等“有爱指数”应用场景240个;营造“有淄有爱”文明氛围,设计发布“一座最有爱的城市”公益广告3版32款,增设有爱系列公益广告2064处。
城市处处展现文明城市风貌,市民无论身处哪儿都能感受到崇德向善的有爱氛围,潜移默化中,引导更多市民群众讲文明树新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城市文化,激励更多市民参与到志愿城市建设中来。
蔚然成风 人人争当志愿服务实践者
市民蒲秀珍今年已经70岁了,她是一名骑行爱好者,也是市民巡访团的老成员,骑着自行车巡护河湖、宣传环保政策、捡拾垃圾,是她的日常。
11年前,她加入淄博绿丝带公益组织,开展环保调研和宣传,践行绿色消费与垃圾分类,自此将公益与骑行完美结合,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甘于奉献、不求回报。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像。”蒲秀珍阿姨这样的志愿服务工作者和志愿组织在淄博很多,有蓝天救援队、城际救援队、麦田公益、绿丝带、“爱心100”车队等专业队伍,还有数以万计的普通志愿者……他们在抗洪抢险、地震救援、山地搜救、疫情防控、高考护航等历次志愿服务中,用心服务群众,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淄博志愿服务的亮丽篇章。
文明花开满城芳。淄博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许艳萍说,打造“志愿之城”,就是要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服务基层群众需求,参与完善社会治理,推动志愿服务人人参与、处处成景、深入人心,让志愿服务全面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文明的种子植入人心,让文明创建的红利惠及群众,描绘出淄博“人好物美心齐”的新图景。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