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星期六。爱好摄影的张一天在自家小区楼下,随手拍下一组“淄博蓝”照片,晒于微信朋友圈,引来众多朋友点赞。“淄博蓝”背后,无疑见证着大气污染防治的答卷。
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淄博曾以两个“70%”闻名全国——传统产业占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70%。另外,仅从工业炉窑数量来说,淄博市工业炉窑数量占比超过全省的20%,排放总量大,单位面积排放强度大,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压力大。
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淄博的形象与“气质”。
“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之下,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两大命题考验着淄博人的智慧,也考验着淄博依旧脆弱的生态环境。绿色转型,成为淄博未来发展的重点。”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学说。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唯有标本兼治、真抓实干。2015年以来,淄博大力实施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四减四增”行动,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深入开展精准转调,钢铁、焦化、电解铝、熔块等产能全部出清,建陶、水泥、耐材等行业产能大幅压减;全市煤炭消费总量由2015年的3175万吨下降到2021年的2430万吨,万元GDP能耗年均降幅达5.9%;2018年,成功入选国家四部委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目前改造完成55.86万户,实现平原地区清洁取暖基本全覆盖。
绿色发展,时不我待。2021年以来,全市先后开展多轮次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执法帮扶行动,现场帮扶企业2094家。同时,强化重点企业线上监管水平,全市2055家企业安装智能监控12956个点位,污染源在线监控安装数量位居山东省第1。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淄博在全省率先打响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战,对4100余家企业开展规范治理,对347家企业工业炉窑实施深度治理,全市煤电企业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标准,2023年又启动了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了570余项工业企业深度治理。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淄博市聚力开展减污降碳十大行动。2023年7月11日上午,随着操作人员手指的轻轻触动,一股来自齐鲁石化煤制气装置的二氧化碳,进入输送管道,如同坐上了专属“地铁”,直达109公里外的胜利油田高青油区。这项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全链条示范工程,自2022年8月25日开工建设,主要是将齐鲁石化捕集提纯的二氧化碳,运送至胜利油田,注入地下3000米深的油藏,实现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一体化应用。据了解,该项目年封存二氧化碳达百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在淄博各区县,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淄博“气质”的案例还有很多。
生态怎么样,数数蓝繁天。2022年,全市优良天数达到236天,比2015年增加71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87,较2015年改善49.1%,改善率列全省第1。
付出终有回报。“在山东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我市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优秀等次。”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科长岳汇告诉记者。(姜乾相)
来源:淄博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