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文化体验廊道、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山东全面启动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
长城作为华夏文明的一个符号,既是一个地理标志,更是一种文化载体。作为民族的象征,那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英雄气概,更是融入到每一名齐鲁儿女的血脉之中,因为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中国最早的长城——齐长城,曾被史学界誉为“中国长城之父”。
建于春秋成于战国 见证群雄并起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安全,纷纷修筑长城。齐长城比秦长城还要早400余年,始于春秋齐桓公时期,后经齐灵公、齐威王增修,至战国齐宣王时已经基本完成,齐湣王又进行了全面整修,历时250多年筑成。《战国策·秦策》:“昔者齐,南破荆,中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之君,地广而强兵,战胜攻取,诏令天下,济清河浊,足以为限,长城锯防,足以为塞。”可见长城的修筑对巩固齐国的国防,以至后来称霸诸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发挥齐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齐国人借助泰沂山脉的有利地形,修筑在山脊线上面阳坡陡险处。将泰山、鲁山、沂山等数百个山峦连为一体,构成齐国南境的一条重要屏障,体现了《孙子兵法》中“齐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这一军事原则。齐长城自西向东贯穿山东省全境,始于现今的济南平阴县,终至青岛西海岸,犹如一条巨龙,蜿蜒曲折千余里,巍峨壮观。
齐长城示意图
齐长城被称为“世界壁垒之最”,开创我国古代长城建筑的先河。它的建筑材料多就地取材,直到今天,齐长城的保护与修缮、重建,依然延续着这一传统。在山区多以石垒砌,不仅整齐高大,而且极为壮观;在陡崖峻岭之上则以山代城;在河流谷壑或架桥或设关、在平原或丘陵地带,则为砂土或黏土夯筑,古时为了使墙体更加牢固,还采用在夯土中掺盐的方法,至今在一些土筑墙体中,盐渍清晰可见。据粗略统计,齐长城的修筑动用土石方约2970万立方米。工程量如此之大,在当时难以想象。齐长城的修建凝聚着25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时,也体现了春秋霸首和战国七雄的雄风。
齐长城历史悠久,与其相关的传说故事也是不胜枚举。其中以孟姜女哭长城最为有名。世人都以为她哭的是秦长城,实际上,孟姜女哭的是齐长城。它是从《左传》“杞梁妻哭夫崩城”的故事演变而来,唐代以后,才嫁接到秦长城上的。除此之外还有“杨廷将军修双道长城”“南修长城挡大水,北修长城挡大兵”“穆陵关赵匡胤大战韩通”“青石关曾国藩抗击捻军”等传说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属于人民群众世代相传的口头文学,但它构思巧妙,语言纯朴,情节引人入胜,又具浪漫主义色彩。
保护齐长城 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齐长城这项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齐长城被批准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山东编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推进构建“一廊、七段、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
2022年3月,山东依据齐长城沿线7市的长度和巡护任务量,设置860个齐长城巡护公益性岗位。同年9月,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2023年2月,山东部署建设“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横亘齐鲁东西的齐长城,便是“四廊”之一。
近日,在齐长城三大重要关隘之一锦阳关旁,以齐长城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行将落地,助力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齐鲁样板……
保护齐长城,但又不止于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修缮,进而综合开发利用,从而让齐长城的底蕴与风采“活”起来。如今,以齐长城沿线各地博物馆、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3个主题,构成了39个齐长城研学推荐场景。齐长城与沿线的地域文化,实现了有机结合。“首批齐长城特色展示点”,包括济南长清区广里村北长城、定头崖西山长城、泰安肥城市夹子山段长城、淄博博山区风门道关段长城、潍坊诸城市石河头北山段长城、临沂沂水县(与潍坊临朐县共有)穆陵关段长城、日照莒县大店子西长城岭、青岛黄岛区月季山东坡段长城,共7处,连点成线。沿齐长城文化体验廊道建设,蹚出的也是一条颇具山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大峰山】
大峰山齐长城遗址有1300余米,是全国齐长城保存最完好的一段,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大峰山是鲁西抗日根据地和长清第一届县委诞生地,这里有大峰山革命烈士陵园、奎文阁、金蟾洞等30多处人文景观,万亩林间还生活着60多种珍禽异兽,是一个省级森林公园。
图:著名的道教圣地峰云观。
图:大峰山齐长城段。
【杜庄古城堡】
由于齐长城城墙建筑坚固,一些军事设施大部分保存较好。尤其杜庄古城堡保存最完整,总面积大约有14000平方米。该城堡坐落在济南市长清区马山西杜家庄西山上。这里地势险要,呈半岛状从齐国境内伸入鲁地,扼住马山以西南北重要通道。其上面的大型古城堡,横设五道城墙;墙内附设的站台,高1.5米,供官兵往来观察敌情;墙下建有石屋59间,相互毗连,城墙之间制高点上建立的独立大房子,当为军事首领指挥所。
图:悬崖上的杜庄古城堡。
图:齐长城杜庄古城堡第五道防御城墙。
【锦阳关】
锦阳关又名通济关,是齐长城的三大关隘之一,处于现在的济南市莱芜区。2005年,在距离原址以西42米处,锦阳关完成重建,所用石料均就地取材,与古时一样。锦阳关西侧的齐长城,是当地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古时齐国与鲁国的边界地带,再往南便是以丘陵和平原地貌为主的莱芜地界。
锦阳关的不远处是一处齐国的驻兵重地——三槐树村。此外,在锦阳关东面两公里左右的鲁地村北岭口,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便门——鲁地便门。鲁地便门,是由花岗岩跟条石砌筑而成的拱门,是齐长城保存最完整的便门之一。
图:重建后的锦阳关。
【青石关】
莱芜境内的青石关,是齐国首都的临淄南大门,为齐鲁要道的重要咽喉、军事要塞,故设重兵把守,俗称“瓮口道”,同时又是交通中枢,因此,在东、南、西、北筑有四个门,凭据天险,内部可屯兵,外侧可御敌,是齐长城上独特的关隘。由于青石关建筑在两侧山峦夹峙的峡谷之中,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清代著名文学家,淄川人蒲松龄在《青石关》中写道:“身在瓮盎中,仰看飞鸟渡。南山北山云,干株万株树。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樵者指以柯,扪萝自兹去。勾曲上层霄,马蹄无稳步。忽然闻犬吠,烟火数家聚。挽辔眺来处,茫茫积翠雾。”
图:在青石关的道路上,古时独轮车留在青石板上的车辙清晰可见,最深处达15-20厘米,可见当时南北交往是非常频繁的。图片作者:褚延锋。
【风门道关】
齐长城风门道关位于今天的济南市莱芜区、章丘区和淄博博山交界处的高山之巅的一个垭口处,当地人又称之为“黑风口”,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齐鲁两国的重要商道。2018年10月对风门道关段长城实施抢救性保护,2019年7月竣工。今天,仍有很多游客来这里凭吊风门道关遗址,领略两千多年前齐长城的风采!
图:风门道关遗址。图片作者:褚延锋
【穆陵关】
在沂水和临朐两县交界的大岘山上修筑的穆陵关,是南北通向齐都临淄的咽喉要道。附近山势绵延陡峭,山岭之中有一峡谷,此关筑两道城墙,非常坚固。关口左右,为残存的齐长城遗址。苏轼在《超然台记》中曾说道:“西望穆岭,隐然如城郭,而尚父、桓公遗烈,犹有存者。”金代曾在此设官置衙,明代建有戌楼,嘉靖年间戌楼碑记现在尚存。以齐长城为基础,近年来相继推出主题旅游线路,沂山玉皇顶段长城-桲根腿段长城-桲根腿东岭段长城-沂山国家森林公园-老龙湾风景名胜区-穆陵关段长城(穆陵关支线)入选首批齐长城风景道典型段。
图:齐长城沂水段及穆陵关遗址
【齐长城烽火台】
齐长城青岛段从诸城市史家夼村进入青岛西海岸新区境内,最后从于家河村东北入海,全长56.077公里,是“千里齐长城”的最后一段,背山临海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景色。东端入海处的“齐长城烽火台”堪称“天然国宝”,是专门用于战时报警的设施。登台远眺,东望大海,西望诸峰,祖国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图:齐长城烽火台。
巍巍齐长城,横亘泰沂山脉千余里,像齐鲁大地的脊梁,在沧海桑田中鉴定着这片土地的日新月异。而今,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齐长城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全面建立,雄关漫道重振雄风,民族精神根脉将生生不息。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蔡溦 综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官网、大众日报、海报新闻、舜网等整理)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