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铁壶:壶中日月长
铁片经浴火重生化作一件件精美的铁壶,其精美的造型、巧妙的设计无不诉说着手艺人的匠心智慧。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的龙泉铁壶品牌创新了多种工艺技法,让铁壶文化更加多元。“铁壶不仅注重实用,还具有观赏价值。每把铁壶的造型,就是一件艺术品。”龙泉铁壶博物馆馆长戚平川说。
龙泉铁壶博物馆位于淄川区龙泉镇韩庄村,馆内共有各种铁壶一万多件,汇集从清末民初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大约2000多件老物件。不难看出,戚平川和妻子刘凤对铁壶情有独钟。龙泉铁壶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列入山东省区域品牌成为山东手造,戚平川当选为淄博金牌工匠。
匠心铸精品
融入地域文化元素,是戚平川、刘凤毕生的艺术追求。铁壶流雅韵,龙泉水如茶。如今,铸铁壶因其拙雅的外形,深受茶人喜爱。
每一件“山东手造”,都离不开匠心传承和一代代人的努力。作为龙泉铁壶制作的传承人,戚平川、刘凤痴心于这项传统技艺几十年,从收藏老铁壶到自己设计、铸造铁壶,赋予了龙泉铁壶新的生命。展翅欲飞的喜鹊、活灵活现的龙凤等各种图案令人眼花缭乱,菱形、方形、圆形各种造型的铁壶应有尽有,拿起一只掂在手里,沉甸甸的。在柔和的灯光下,青黑的生铁反射出沉静的光韵,似朴拙古远的流年,又精妙有致,灵气内蕴。每一只铁壶,还有着与它气质相符的名字:《独具匠心》《龙凤呈祥》《百财聚来》……
工艺常革新
每一件铁壶,对于每一个釜师来说,都浸透着他们对这件作品的创作。戚平川、刘凤充分借鉴国内外铁壶制作的先进技术,大胆创新,将传统技艺、本土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设计制作了《天方地圆》《人生如意》《比翼双飞》《喜上眉梢》等300多种款式新颖、寓意深刻、造型独特的铁壶,既有传统的实用功能,又将锡、银、金等通过浇铸、裁剪、粗磨、雕刻、镶嵌、精磨六道工序,制作成各种图案,装饰在壶上,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品,远销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他们在壶体、壶盖、壶提梁等细节设计上不断创新,反复推敲。在壶体上,设计了贴近当地实际的简洁浮雕图案;铜盖上,添加了表现聊斋元素、齐文化元素的图案,铁壶一下更多了“龙泉味儿”。壶摘尝试使用当地琉璃,铁壶档次大为提升。
手打铁壶,凝结了工匠千锤百炼的温情所在。一把铁壶的“出炉”,除前期的设计构思外,还需要26道工艺流程、60多道工序、最快15天打造而成。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铁片,在手造人一道道工序的雕琢下,脱胎换骨,变成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这其中发生的神秘“化学反应”,正是“山东手造”的魅力之一。
把一把普通铁壶,在流淌的时光里,变成颇具韵味的模样,这就犹如生物的孕育过程,因而显得有生命力。一茶一世界,一壶一乾坤。经历了文化的沉淀,岁月的洗礼,每把铁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气韵,每件作品都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灵动的故事。
“无论收藏还是亲手设计、制作,都能让我在心灵上获得一份享受与宁静。”小壶中赋予人生大乐趣,也让戚平川、刘凤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传承古代铁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他们不断创新,先后取得了多项铁壶制作工艺技术的研发成功,其中铁壶金银镶嵌工艺、窑烧制坯工艺及原生态纯植物防锈处理工艺等多项新技术更是同行业领先。在挖掘传统制壶工艺的基础上,将龙泉铁壶注入创新元素。
在创新的道路上,戚平川、刘凤从未停止脚步。淄博市发源地铁壶文化艺术研究院落地齐缘堂,他们创作的《诸事如意》和《一带一路》分别在第十二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泰山桃木王”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和银奖。并有多件作品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五洲时讯
作者:闫盛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