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农民5年多时间成功“复活”“木牛流马”

摘要 总有一些神奇在民间再现。距今1800多年以前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如今却被一个只有小学3年级文化程度的农民“复活”了。

微信图片_20221128140048.jpg

总有一些神奇在民间再现。距今1800多年以前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如今却被一个只有小学3年级文化程度的农民“复活”了。这位农民叫高旭波,是淄川区钟楼街道后孟社区居民,他复活的“木牛流马”总长245厘米,腹宽52厘米,高146厘米,脊背离地高118厘米,腰背离地高104厘米,拉上四五百斤的粮食,没有任何动力,就可以行走自如。爬坡过坎,能够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如走平地。

“真是太神奇了!”前来围观的市民,左瞅瞅,右看看,前转转,后摸摸,通体的木头卯榫打造。这不,高旭波骑上去,用手把牛头一转动,“木牛流马”就跑起来了,坐在上面的人连呼“过瘾!过瘾!”一些“三国迷”们也前来观看,眼见为实,纷纷称赞高旭波“了不起!了不起!”

了解三国历史的人都不陌生,“木牛流马”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一种神秘运输工具,至今仍被人们传的神乎其神。其制法记于竹简中,并有附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竹简老化,字迹模糊,附图丧失,并且一些竹简错位脱漏,加上文中杂有方言,始终是一个谜,大家对“木牛流马”的解释也是各有不同。特别是小说《三国演义》对“木牛流马”加以渲染,使其更加神秘化。

高旭波世代几辈木匠,他从小耳濡目染,做了一手漂亮的木匠活。5年前,从网上看到一些民间艺人还原木牛流马,自己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白天上班,晚上及休息时间全部集中精力对“木牛流马”进行认真研究,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史料所记载的每一段话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破解,反复推敲。

“比如说,史书记载,行走如象,象鼻卷起来像轮子;双者为牛脚,转者为牛足,所以说它也有腿,也有轮子;人骑在上面,操作这个‘木牛流马’前进后退,灵活自如。”高旭波说。

神乎其神的“木牛流马”,给了人们无限的猜想,后世仿造者不胜枚举,独轮车、多轮车、四条腿的等等不一,各式各样的形状数不胜数,然而真正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模样?时至今日仍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不管它的历史原貌是什么样的,高旭波认为首先必须符合史料所记载的基本描述,其次应该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最后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创新价值,能够反映出先人的智慧,令人拍案叫绝,否则“木牛流马”只不过是一件走马观花的工艺品,并不会引起人们对古老智慧的共鸣和关注。

就这样,5年多来,高旭波反反复复的绘图,琢磨它的形状,终于破解了“木牛流马”的神秘性和原理形象机构。外形的样子及大小,还有曲杆、连杆、轮轴、固定轴、三脚杠、双耳杠、牛头、起动杆、刹车把、原理箱、板方囊、横领、前杈、轮、牛腹、牛脚、前脚杠、刹车闸、后脚杠、舌杈板、舌轮、肋环轮、舌战环箱、环箱内轮、秋轴、摄线连秋杆、三通板、秋轴板、起动轮、轮槽、轮轴、肋环线、肋杠、前脚下杠、下杠轴、三脚杠、上杠轴、杠耳、后脚下杠等大大小小的部件。绘图,对于只有3年级小学文化程度的高旭波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但锚定了恒心的高旭波,历经无数次的完善修改、试制,经过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现在的这件“木牛流马”。

“只有这么大小,才能拉动四五百斤的东西,也符合当时的条件。原料选择的是槐木,这种木头硬度高、结实、耐磨、耐用。”高旭波说。“这件‘木牛流马’灵活性强,不管是平地、洼地、山间均可行走自如,无需任何外加动力,爬坡能力强,省时省力。它利用纯木质原理机构制造而成,既符合1800年前的历史现状,保证在当时运粮条件下的基本运输功能,同时还具备一定的蒙敝性,从而在军事上达到诡异欺诈的目的,确实达到了当时其它运输工具所不能替代的运输功能。”

高旭波介绍,你看往前一推,它就往前走,往后一拉,就往后倒,这一个就是刹车,说的那个摄者为牛秋轴,这个摄就代表手的意思,手闸就是来控制牛秋轴,牛秋轴来控制刹车。 

“使用一种特殊的技巧,特殊的操作方式,使得‘木牛流马’能够前进后退灵活自如,看上去好像是很诡异很有魔力。其实真正能让这辆‘木牛流马’行走的秘密,是在它腹中两个类似自行车的脚蹬子,促使这个‘木牛流马’前后行走。”高旭波说。

目前,高旭波已申报了国家专利。(闫盛霆)

来源:淄川区委宣传部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