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距离远,上学难,社区医疗资源缺乏,家门口缺乏休闲和健身场地……这些民生关注的焦点,也是城市发展的短板,成了张店区打造高品质民生的抓手。
“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记者注意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这段话,连续用了三个“最”,张店区的高品质民生也是围绕“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而展开的。
近来,张店区围绕提升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民有文乐、安有保全等基本公共服务质效,全力推动基本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基层医疗资源不足制约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尤其是社区医院、村卫生室普遍缺乏医疗设备和高端人才,更是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一块短板。生病就往大医院跑,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然而,在张店区的一家社区医院有一台64层螺旋CT,就在前几天,刚刚拯救了一位96岁高龄患者的生命。
社区医院CT救了96岁老人
11月16日,这是张店区开始供热第二天。记者来到金乔老年公寓,一进门,身上东三路街面上的寒气,就被室内的暖意吹散了。
“刘立富老人96岁了,上周六中午突发脑梗。幸亏CT做得及时,本来要命的病,下午3点多就开口说话了。”在张店区金乔老年公寓院长平秀梅叙述中,这件事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脑梗这种疾病,别说发生在96岁老人身上,就是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当天下午恢复也很罕见。记者的一位朋友就是因为脑梗住院了,年龄不大,但也昏睡了8天才苏醒。
“我以前是501厂的,干过装卸工。”当记者见到刘立富时,他清晰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让记者感到诧异,很难想象这位年近百岁的高龄老人3天前才发生了脑梗。
“那天,我接到我们护理员王立华的电话,说是刘立富老人叫不答应了,让我赶紧过去看看。”平秀梅回忆道,当天中午他们包了老人最爱吃的水饺,之前老人还跟王立华有说有笑,谁知几分钟的功夫,老人忽然不说话了,而且任王立华怎么叫,也不回答。
“我们老年公寓配备了护理主管和专职护士,虽然我们看不懂CT片子和诊断书,但老人发病后,如何应对,都非常熟练了。”王立华说,平秀梅院长联系家属的同时,护理员们立即将老人送往一门之隔的社区医院。
“我们社区医院跟老年公寓就在一个楼里面,家属还没赶来,老人就送到医院了。”孙杰修是张店区体育场街道社区医院的副主任,他告诉记者,刘立富老人之所以预后良好,主要是社区医院那台CT设备的功劳。
社区的CT到底有哪些作用
作为一家社区医院,能够拥有一台价值几百万元的CT,这是记者没有想到的,这台64层螺旋CT,是去年10月29日正式投入使用。
“医院有CT没什么稀奇,但是社区医院配置CT,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节省时间。刘老先生能够恢复得这么好,就是因为CT检查及时,值班医生看到老人脑部发生了梗塞现象,立即进行了对症治疗。”孙杰修说,老人出现昏迷有很多原因,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病因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如果刘老先生按照常规进行救治,先打120,然后等待救护车赶到……这段时间,病情的发展是难以预料的。
社区医院医疗资源缺乏,大医院才有大量的高端人才和充足的医疗设施,恶性循环之下,医疗资源的挤兑情况尤其突出。
如何让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如何让基层医疗机构拥有高端的医疗人才和设备?张店区为体育场街道社区医院配置的CT设备,只是张店区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所做工作的冰山一角。
“医院除了新CT的投入使用,还引进了X光机、生化分析仪等高端设备,不但保障了张店区金乔老年公寓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而且惠及周边社区群众。”孙杰修表示,受益最大的还是附近的群众,现在CT、拍片、彩超、心电图都能做,真正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前置。
紧盯医疗“短板”建设健康张店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段落提出:“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这意味着,人、财、物等卫生资源以及核心政策议程将着重落在“基层”。
紧盯“短板”“瓶颈”,这也是“健康张店”建设的指导思想。基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最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
张店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于洪表示,张店区按照淄博市委、市政府建设高品质民生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正公平”的原则,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加强基层卫生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服务体系为动力,把人民健康概念融入所有政策着力解决全区健康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各项环节,加快推动高品质民生建设。
未来,张店区还将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把群众满意作为全区卫生健康工作的第一标准,切实守牢疫情防控底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推进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切实提高全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李波 冯萍 王业宏)
来源:鲁中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