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湖蝶变 众鸟用脚来“投票”

摘要 立冬时节,秋意仍浓。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芦苇金黄,碧波荡漾,游人载舟,百鸟翔集,一幅北国美景徐徐呈现。曾几何时,在那些湖边生、湖边长的有年纪的村民嘴里念叨的“小时候的马踏湖”

立冬时节,秋意仍浓。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芦苇金黄,碧波荡漾,游人载舟,百鸟翔集,一幅北国美景徐徐呈现。曾几何时,在那些湖边生、湖边长的有年纪的村民嘴里念叨的“小时候的马踏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觉又回来了;淄博人期盼、牵挂的“北国江南”又回来了!

微信图片_20221112095955.jpg

“目前,根据我们观测记录,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共有31科84种野生鸟类,其中就有对水域环境有着极高要求、被称为‘鸟中大熊猫’之称的珍稀鸟类‘震旦鸦雀’,且能经常看到。它们是在用脚为马踏湖的蝶变‘投票’。”马踏湖湿地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颇为自豪。

“前些年,水污染严重的时候,我们在河沟子里撑船,拿篙一捣,咕噜咕噜泛沫,气味就上来了,熏得人直恶心。”回想起湖区水质恶化的那些日子,桓台县华沟村村民宋小利颇为感慨,“这两年村边河道的水变清了,味也没了,鱼虾也回来了。”

这一切的变化,正是十多年来我市及桓台县久久为功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这一浩大环保工程、民心工程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效。

熟悉、关心马踏湖的人都知道,曾经水美鱼肥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美称的马踏湖,在上世纪后期,被流域内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活动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原本游人如织的马踏湖几乎成了臭水沟。为还群众一个水清景美的马踏湖生态环境,自2008年以来,我市打响了马踏湖流域生态治理修复攻坚战。

在这一艰巨的治理过程中,我市坚持把马踏湖流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治理,探索全领域治理、全流域修复、全过程管控的“治保用”水环境治理模式。在湖区所在的桓台县,当地先后关停取缔各类涉水企业35家,实施了52家企业60项污水深度治理再提高工程,有力提升了企业污染治理水平,加快了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步伐。同时,还累计封堵入河排污口150余处,大力实施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工程,有效解决了城区生活污水带来的污染。

为推动流域综合治理,我市专门成立河湖管理机构,全面配齐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常态化坚守河道管护一线,构建起了职责明晰、细化具化的制度体系和责任机制。据市河湖长制保障服务中心规划建设科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不遗漏一个排污口,他们利用水下“机器人”开展溯源,共计整治102处雨污混排口,并且还对全市3512个入河雨排口分类编码建档立牌,标识二维码等信息,便于各级巡河员及群众监督。为杜绝污水管道渗漏,仅孝妇河干流治理工程就将河道内32.76公里污水管线迁出了河道。

我市实施的孝妇河干流治理工程,清淤疏浚河道40余公里,大大减少了淤泥对水质的影响,并且通过在石笼护坡上播撒草种,加强河道两岸的水土保持,进一步改善水质。

近年来,我市还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径。在桓台县起凤镇鱼三村,该村的污水处理设施资源化利用处理项目建设污水管网3.3公里、污水提升泵站6座及一体化污水处理站1座,主要收集鱼三村村南河、中心河和鱼四村部分沿河居民的生活污水。该设施于2021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后,既解决了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造成污染,又有效预防了沿河形成农村黑臭水体,同时处理尾水部分用于附近藕池种植,实现了资源化循环利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市在孝妇河、猪龙河和乌河等河道周边,先后建设人工湿地14000余亩,构建起了沿河环湖大生态带,提升了流域环境承载力。

人不负青山绿水,青山绿水定不负人。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2021年底,全市国控断面III类水体比例达到了85.7%,国控断面年度水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全省第一;今年初,马踏湖流域综合治理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

来源:博览新闻

作者:姜乾相  尹博文

编辑:刘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