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淄博教育将信息化作为解锁全市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优质均衡发展的“金钥匙”,探索构建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模式,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差异,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打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淄博教育信息化品牌。
在高青县常家学区台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在通过双师课堂和中心路小学的学生一起上英语课,并可以通过大屏进行交流互动。先进的教学方式让两校学生共同沉浸在精彩的英语课堂中。
高青县常家学区台李小学学生 郭晨旭:
我很喜欢这样的课堂,可以和中心路小学的老师一起上课,不会的题可以问中心路小学的老师,也可以问我们的老师,让我们的老师来给我解答。
高青县常家学区台李小学地处黄河岸边,是一所偏远乡镇学校。今年以来,台李小学开展双师课堂十余次,涉及6个班,7个学科。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高青县常家学区台李小学教师 王成成:
我们本校的学生之前只能和本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切磋交流,现在可以和县属小学进行线上的共同学习进步,而我们学校内的老师之前只局限于校内的教研和教学准备,现在可以和县属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沟通协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成果和备课成效。
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得益于我市信息化教学的广泛开展和应用。2021年,为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师资均衡配备,市政府把建设云、网、端一体化“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项目列入全市重大民生实事,以信息化作为解锁全市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优质均衡发展的“金钥匙”。截至目前,已投资3.48亿元为445所学校安装在线教学同步课堂系统,实现“三个课堂”进乡村,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淄川区峨庄中心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在上级支持下,学校积极建设智慧校园,现在建有高标准计算机教室,校园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打造了交互式在线教学平台,推出全员全学科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信息化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学生的课堂角色和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学内容精彩了,教师讲课有魅力了,学生听课有滋味了,课堂也“活”起来了。
淄川区峨庄中心小学学生 王珑璇:
在信息化课堂上,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喜欢这样的信息化课堂。
淄川区峨庄中心小学校长 房勇:
利用专递课堂和名师课堂,我们解决了师资不足和教研问题,实现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利用智慧课堂,我们提高了教学效率,教育质量实现了飞跃。同时,我们开发了爱家乡学校课程,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借助信息化,我们与外出打工的家长加强沟通、形成合力,保障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我市通过以信息化赋能“教与学”变革,打通了“教、学、测、评、管”数字壁垒,取得显著成效。今年7月8日,在教育部召开的“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工作推进视频会上,我市做典型交流发言,分享了以信息化助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经验做法。
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 局长 孙英涛:
2022年,我们制定了《淄博市“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实践探索”省级全环境育人实验区工作方案》,加强“互联网+教学评研判”一体化机制构建,推进“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利用网络教研,实现城乡教师智慧资源共建共享共成长。
通过搭建全覆盖、全贯通的教育公共服务系统,全市网络学习空间学校开通率达100%、教师开通率100%、学生开通率85%。开展城乡学校“虚实共同体”共建,全市参与网络课堂的师生累计2200万人次。
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 局长 孙英涛:
我们积极推进“互联网+”优化中小学作业设计与管理,建立覆盖各学科、分单元、分课时的全套优质作业资源,借助智能终端实现作业审核、推送、提交、批改的网络化管理,实现了教与学减负、增效、提质,有力推动了全市城乡教育均衡一体化发展。
来源:齐点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