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淄川区卫生健康局获悉,为全力推进“健康淄川•品质医疗”服务品牌建设,建设紧密型、智慧化、高品质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淄川区将利用3年时间,重点实施8大工程,3年内区域内就诊率90%以上,医院床位数达到4000张,住院率60%以上,初步建成农村“15分钟健康服务圈”。
据淄川区卫生健康局局长陈义民介绍,为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区里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协调工作。同时完善医务人员管理机制、建立卫生健康和医疗事业稳定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评价考核机制,将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落实情况纳入各镇、街道、开发区、各部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内容。
村级医疗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强村卫生室基础设施、设备配置、服务功能标准化建设,新建20处中心村卫生室,每年引进培养50名优秀医务人员到村卫生室服务,深化“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巡诊机制服务,实现村级医疗服务全覆盖。
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建设2—3个区域医疗次中心,做优做强“名医基层工作站”,深入开展“健康夜市”“千名医生进基层”等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依托镇卫生院“扁鹊国医堂”打造7个名中医工作团队,建设60家“杏林驿站”,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提质增效。
医疗技术能力提标工程。支持区内医院与齐鲁医院、山大二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千佛山医院等国内一流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重视重点学科建设,加大对区医院重症、肿瘤、心血管、呼吸、消化、康复、神经内科等区级优势学科建设扶持力度,推进卒中、胸痛、创伤、癌症、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六大中心”能力建设。推动区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创建为省级区域中医药龙头重点专科,肺病科、心病科、脑病科和骨伤科为市级重点专科。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将村卫生室纳入医共体管理,做优做强“连续医疗服务中心”,做实“留、请、转”服务模式,全面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十百千”人才引培工程。制定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在区医院、区中医院设立“人才基金”,用于引进培育和奖励优秀卫生人才、团队。实施“青年人才聚集工程”和“淄川老专家回流工程”,探索医疗卫生机构高层次紧缺岗位“长期公告、月度招聘”新模式,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优质学科团队落户淄川。3年内力争新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1000人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不少于100人,柔性引进培养30名医学专家、团。
公共卫生和应急事件处置能力提升工程。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完成区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区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完善淄川区心理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心理健康“五进”活动。智慧化接种门诊改造实现全覆盖,全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
普惠性托育服务扩容工程。支持公办托育机构建设、探索“医育结合办、托幼一体办、社会引领办、社区家庭办、工会组织办”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成立托育服务行业协会,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鼓励企事业单位、公立医院特别是妇幼保健院建立托育服务机构,为群众提供多样性、普惠性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使全区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8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托育机构达到4个。
基本公卫和医养健康服务提升工程。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工作。建立完善卫生院、养老院“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服务管理模式,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妇女两癌筛查率达到85%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0%以上,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
爱国卫生运动提质工程。完善各级爱国卫生组织体系,持续推进健康淄川创建工作,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有效控制虫媒传播途径。加强医疗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推广,提高健康科普知识普及率,使群众健康素养显著提升。(闫盛霆 曹元鑫)
来源:淄川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