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与雪糕有关的话题频繁登上网络热搜榜,“网红雪糕价格贵得有多离谱”“不认识的雪糕不要拿”“谁在为高价雪糕买单”等话题引发网友热议。这不是高价雪糕第一次引发关注。去年夏天,“钟薛高雪糕最贵一支66元”曾冲上网络热搜,品牌创始人声称,就是那个价格,爱要不要。如果说,之前网红雪糕的出现,在平淡无奇的冷饮市场激起一层涟漪,带给消费者新鲜感;现如今,高价雪糕遍地开花,引发的则是消费者的频频“吐糟”。
据媒体走访发现,目前市面上5元以上的雪糕已成为主力产品,还有一些盒装冰淇淋售价高达几十元。其中,像梦龙、和路雪、钟薛高等品牌的雪糕单支售价多在10元以上,部分更是超过了20元;老冰棍、大布丁、小布丁等价格较低的雪糕几乎很难看到。在电商平台上,一些网红雪糕叫价30元一支,甚至更高。
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其实是不断变化的。在互联网经济的热潮下,网红雪糕一度被赋予社交属性、情感需求等内涵,吸引了部分对价格不太敏感的消费者购买。如今,面对眼花缭乱的高价雪糕,“怀旧情绪”同样又引发了很多消费者的共鸣。老冰棍、东北大板、小布丁等等,物美价廉,好吃不腻。毕竟花几元钱就能得到的满足,为何还要花十几元呢?
对于生产者来说要避免进入“红得快,消失也快”的怪圈。品质、味道等与价格相匹配,才能得到消费者的持久认可。靠新奇制造出的所谓高热度,在流量消退之后,也将冷却下来,甚至从公众视野中消匿。毕竟雪糕不是生活必需品,价格贵得太离谱,大不了就不吃,或者选择其他的替代品。
明明白白消费,是消费者的共同心愿。从几元到十几元、几十元钱,雪糕的成本究竟是多少?如果是因原材料涨价了、制作工艺进步了,涨价不可避免,那涨价也应涨得合情合理、明明白白。越是定位高端的产品,越要做到货真价实。对于成本和终端销售价格相差较大,不将超高的毛利花到研发上,而是靠夸大宣传来吸引眼球的,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在必要时也应及时介入,加强对价格虚高雪糕的监督检查力度。
从网络话题的跟帖来看,大部分消费者都表现得比较理性,没有盲目跟风。当市场的关注点聚焦在价格上,而不是创意或口味上的时候,网红产品自身也要反思,如果没有品质和体验上的保障,仅仅靠噱头,很难支撑品牌的可持续发展。高价雪糕该降降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