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市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淄博一季度经济运行经受住了突发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向好向上的发展基础得到巩固提升,主要指标增速好于全省、全国水平,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为1039.0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5.40亿元,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11.80亿元,同比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01.82亿元,同比增长5.5%。
稳中向好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5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猪牛羊禽肉产量3.46万吨,牛奶产量2.6万吨,禽蛋产量2.45万吨。
工业运行基本平稳。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分别快于全省、全国水平1.7个、1.1个百分点,同时高于2021年一季度两年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39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60.0%。累计增加值总量前10的行业中有7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增长17.6%、15.3%、66.5%、20.1%,合计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速8.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6%,居全省第4位,分别高于全省、全国水平5.1个、6.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入保持同步扩张,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2.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2%,均保持2位数增长,有力带动了全市投资运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迅猛,同比增长105.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增长67.7%、141.2%。
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长41.7%,居全省第2位,快于全省增速水平13.5个百分点。29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增长面达89.7%。其中,商务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等7个行业增速超过100%。
消费市场承压前行。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5亿元,在3月份疫情封控的冲击下,依然保持正增长,同比增长2.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98.7亿元,增长5.3%。一季度,全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24.9%、9.5%、23.6%、7.6%,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外贸外资稳中向好。一季度,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82.9 亿元,同比下降1.8%,与1-2月份相比降幅收窄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72.3亿元,增长26%,比1-2月份加快8.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9.3亿元,同比增长15.1%。对新兴市场出口额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出口额75.3亿元,增长59.0%;对RCEP成员国出口额51.5亿元,同比增长41.8%。全市实际使用外资2.07亿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制造业外资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35.3%。
进中提质的态势得到进一步彰显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优势地位得到巩固,一季度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占GDP比重达到42.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工业结构向高端化迈进,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11.6%、10.7%,分别比1-2月份提高1.1个、0.5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质效提升,增加值增长5.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9.9%。
新动能培育发展加快。持续推进“四强”产业攀登计划。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四强”产业增加值增长11.2%,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6个百分点,上拉全市增加值增速5.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同比增长53.0%,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此外,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4%、7.6%,合计拉动全市增速2.6个百分点。
动能转换投入加力。新经济领域投入保持扩张。全市“四新”经济投资增长30.8%,快于全部投资增速15.2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6.5%,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占比达到12.4%,在全省排名第3位。技改投资力度不减。一季度,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3.7%,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4.3%,均快于全部投资增速,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71.4%、73.2%、60%。
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增强。“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市场主体活跃度保持在较高水平。一季度,全市市场主体数量达到62.4万户,增长9.1%;新登记市场主体22571户,其中新增企业6914户,分别增长10.4%和5.5%。新增“规上”单位带动作用加大,2021年末以来全市新增“规上”工业、批零住餐业、服务业单位分别上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3.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13个百分点,有效带动了全市经济增长。市场预判保持乐观,一季度,全市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达到122.5、120.9;规上服务业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达114.5和117.5,均高于100的临界点。
社会民生保障有力。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521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368人,困难群体就业1384人。民生领域支出加大。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卫生健康支出等重点民生支出分别增长20.96%、23.65%、18.72%。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754元,增长6.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642元,增长7.1%,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80,比去年同期收窄0.02。物价水平温和上涨。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其中3月份当月同比上涨0.9%,环比上涨0.4%。
资金要素保障力度加大。财政收支质效提升。一季度,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4亿元,同比增长6.96%,其中入库税收占比达到72.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和金融支出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63.9%、167.1%。金融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3月末,全市国标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额达到1344.9亿元,同比增长15.1%,快于全部贷款水平6.9个百分点;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长11.6%,占全部企(事)业单位贷款比重达到54.5%,同比提高1.5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