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含真贵拙藏——与德贵交往二三事        

摘要 毕德贵,久闻其名,诗书画印皆工,尤善书,精篆刻,一成就卓著的篆刻家。2020年国庆节,友人引荐,终得晤面。德贵和善朴实,气质儒雅,顿觉春风拂面,神交已久。

毕德贵,久闻其名,诗书画印皆工,尤善书,精篆刻,一成就卓著的篆刻家。

1.jpg

2020年国庆节,友人引荐,终得晤面。德贵和善朴实,气质儒雅,顿觉春风拂面,神交已久。

叙起年龄生肖,我属猴他属鸡,我年长半月,德贵即尊称我为兄。我呼老师,他说咱们同龄人,兄弟相称最亲切。

2.jpg

毕德贵与恩师叶毓中先生

德贵半生从教,深耕书田逾五十载。其北京岳丈家,与中国书协副主席、“军内一支笔”李铎办公的军博相距不远,幸得亲聆李铎书道,多得先生指点。又先后被著名篆刻家李刚田(注1),著名画家、中央美院副院长叶毓中教授(注2)纳为门徒,谆谆善诱,受益终身。近年,书风有变,书艺大进。篆刻大气,高峻淳古,行草书苍劲,古风浩然。

3.jpg

毕德贵与恩师李刚田先生

席间,相邻而坐,相谈甚欢。其爱人是我的学姐田岚,著名才女。我爱人祖宅与德贵家一墙之隔,皆住西冶街北坦。青岛的住宅,两家亦同居琴岛,一衣带水。老乡、同学、邻居,拉进了距离;情趣相投,更有相见恨晚之感。

初次相见,德贵赠我条幅:“观鱼知道性,养鹤悟禅心”。如鱼得水,如鹤翱翔,思想自由,全在心悟。德贵寄意道禅,我自用心领悟。

时隔半月,大众报业的《鲁中晨报》,连续三天,每天整版刊登德贵长文:《那些年,我在仕龙书屋》。九月中旬,李铎先生仙逝。德贵饱含深情,写下追忆文章。此前,只知德贵篆刻誉满齐鲁,没想到文采如此绝妙。我读德贵文章感到格外亲切,因我与李铎先生有过失之交臂的故事。

德贵与李铎先生相识于1989年的春节。前推两年,是1987年。那年,也是春节刚过,李铎的入室弟子、淄博籍的军旅书法家高军法,要陪同李铎等几位京城书法大家,到山东青岛烟台等地进行文化交流。闻知此讯,我异常高兴,若能借机请李铎一行来我们张钢进行书法指导,那可是助推企业文化建设、繁荣员工文化生活的大好事。征得领导同意,我即与干部处长郭风姿连夜带车进京,直奔丰台的解放军装甲兵学院,面见高军法。

这是我与军法第一次认识。没想到这次见面,竟结识了一位挚友,促成了我们长达三十多年的友谊。更没想到,这位当年连队的小文书,后来成为知名书法家,连续三届任中国书协理事,晋升为总参大校军衔师职军官。

见到军法,表达了张钢邀请李铎先生的热切心情,并一起商定了诸多具体事宜。本来,李铎听说我们到京,约定要见面的。不料接到紧急军务,不得不将见面时间推迟。事不凑巧,我们公务在身不能滞留,就请军法转达我们对李铎先生的谢意,于次日离京返回。

那次活动最终没有成行,李铎先生深为遗憾,书写墨宝转赠与我。李铎给我的题字是:“东壁图书,西园翰墨,南华秋水,北苑春山”,十六字绘出一幅幽静清闲的读书图画。春山秋水,书卷墨香,这是李铎先生对我的期许,更是自己心摹意追的人生境界。此作装裱后我一直高悬书房,默记于心,不求显贵,散淡生活。

德贵的文章,让我忆起与李铎先生的一段书画缘,更被德贵不忘师恩,尊师爱师的浓深情怀所感动,于是,我在手机屏幕打下几行文字,发给德贵:

毕兄,刚才仔细拜读了追忆李铎老师的文章。您与李铎老师的缘分,可说是奇缘。军博春节拜访,天遂人愿,留一段佳话;李铎第一次来淄博,在蒲松龄故居打听询问你的情况,询问对象正巧是你爱人田岚,这般巧遇真是不可思议;田岚的人物传记,李铎的墨宝标题,珠联璧合,同处大众日报的头条位置,当时两人却未曾谋面浑然不知。京城麦当劳春节与李铎全家不期而遇,又添一个机缘巧合故事。小说家难以想象的奇缘,却在您的生活中真实地出现了。文章情节曲折生动,文笔干净流畅,情深意浓自然天成,读之如饮甘醇,如沐春风。佳文!

时隔不久我又去青岛,再度上门访德贵夫妇,同游一战遗址青岛山。

德贵居住的小区在青岛山下,居所一厅三室,四壁字画图书;橱柜内,都是大大小小的印章,足有数千方。奇怪的是,低柜上那台电视机,屏幕上竟贴德贵手书的“福”字。询问才知,他夫妇已多年不看电视了,各自潜心所爱,读书写字作画吟诗治印。我自暗想:这才是淡泊笃定的文化人。

田岚与我,说起来也是有缘的。高中入学第一天,刚进学校大门,见大操场路边的宣传栏前,同学们聚集议论。出于好奇,我挤到前面,原来大家都在看橱窗里的淄博日报。报纸上,用红笔圈起来的一篇文章非常醒目,文章的作者也用红线标识:淄博一中田岚,这是我踏入高中校园,记住的第一个名字。过了几天,学校在四十亩地市委礼堂举行师生大会,代表学生上台讲话的是一位女生。旁边的同学对我说,高20级的,叫田岚,作文很好,67军干部子女。哦,这就是田岚了。谁能想到,半个世纪过后,我们在青岛相聚。

说起这段经历,田岚哈哈大笑。她说,那篇作文不会忘,上台讲话不记得了。这时,她从茶几上拿起我的那本散文集说,这几天,我一直在逐字逐句读你的《往事如来》,时时诧异:文笔这么好,我们早该认识啊,何况我在淄博日报,还做了好几年的柳泉副刊编辑呢。怎么就不记得你投过稿呢?我说,年轻时搞的都是公文材料、官样文章,临近退休才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我生性懒惰,很少投稿,所以咱们无缘相识。

人逢知己话就多。聊着聊着,我问了一个很“隐私”的问题,你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他俩相视而笑,还是更为健谈的田岚为我答疑解惑:1981年,我的恩师刘学敏夫妇给我介绍了他,刘老师介绍说毕德贵爱好书法,我想既然爱好书法,那他的字应该写得不错,我的字写得不好,潜意识里需要一个写字好的人。后来见了面,他的字果然不错,他人咋样呢?有一天,我突然袭击来到他家,看到了正忙着做饭的他和几个等着吃饭的小孩,孩子们叫他小爷。菜做好了,他给孩子们一一盛到碗里,再一人一个馒头。这情景使我想起了幼儿园。原来,孩子们是他两个哥哥的,为了便利上学,全都跟着他吃住。我有点儿吃惊,一个小伙子,上没有老,下却有一群小,当爹又当娘。我看到了他的善良,当然也看到了他的贫寒。那样的贫寒,以我的出身,不亲临其境是难以想象的。1982年,我们在北京父母身边结婚了。北京的文化环境,书画氛围,令他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1984年,甲子年的大年初一,鹅毛大雪。我们俩给父母拜年。在后勤学院当教官的父亲告诉德贵,北京晚报消息,初一至初三,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全国群众书法现场大赛”活动,你们去看看吧。吃了饺子我们就去了。没想到北京人的热情那么高,现场人山人海。更让人惊喜的是,一些知名书法家现场当评委,当场打分评奖。我鼓动他入场试试身手。他犹豫、观察一番,脱下外套,红着脸走向书案。结果,还真得了奖,奖品是杨再春先生当场书就的八字条幅:“书德居首,可贵精神”。杨先生高大魁梧,他说:“做人行事德为首,德更是咱们书家安身立命之本。根据你的名字,我就以这八字相赠吧!”那年他28岁,杨先生的一番话对他的激励是长远的。

唉,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他的时间、心血、精力乃至财力、体力等等,大都交给了书法与篆刻。书法不论,他刻的印章已过万方。方寸顽石,硬如铁,砺如刀,他锯啊磨啊刻啊,哧哧奏刀忘乎所以,一坐半天浑然不觉。这情景多在晚间上演,我们的儿子从小到大,十分习惯在他爹的叮当敲打中入眠。

未标题-1.jpg

毕德贵书法作品

8.jpg

毕德贵诗书

9.jpg

毕德贵所作梅兰竹菊

11.jpg

毕德贵篆刻作品

22.jpg

毕德贵陶瓷印作品

以字结缘,与艺为媒。田岚与德贵,有共同的兴趣,有相同的三观,似脱离凡尘,又融于世俗。真诚有趣,活出了自己。我由衷地钦佩。

德贵及时提醒,我们暂时打住话题,走出家门,开始爬山。

青岛山又叫炮台山。若不是德贵介绍,我真不知道青岛还有这么一座山。山上有百年前的军事要塞,一战时期德军与日军曾在此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如今的青岛山已辟为公园,山上绿化得很好,德军当年的要塞保存完整,山下有座一战遗址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实话,我的兴趣不在游山,更在意的是与德贵田岚相处的乐趣。德贵对我来说,是个谜。书家画家我接触过不少,但像德贵这样痴迷,且书法、篆刻、绘画、诗文都有成就的并不多见,好比体育田径比赛,多数是单项水平突出,而德贵是多项全能。德贵出身贫寒,出生八个月丧父,贫困中长大。既无经济支撑,又无家学渊源,但他独辟蹊径,深耕艺田,取得了骄人成就。那些个奖项、那众多头衔,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佩服他,在于他既是诗文书画皆精的艺术家,更是个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善良有趣的学者。

聊起艺术成长的过往,德贵对两位老师感恩在心,“一个是李刚田先生(注1)收我为弟子后,他在审美与古典气息的酿造等方面,给予指点与期望,并赠給我许多珍贵的资料,让我感佩不已。一个是叶毓中教授(注2)对我的引导。叶老师诗、书、画、印都有极深的造诣,二十多年前他就教导我,诗书画印是一个艺术家必备的基本功,单打一怎么能行?不读书怎么能称文人?学书法只学一种两种体,不知篆隶,作品如何高古雅致?他强调, 腹有诗书笔下自雅, 叶老师特意书写了'寂寞求道 抱朴含真'赠我。”


谈论起当今书法篆刻界的浮躁现象,德贵不以为然。他说,我信奉叶老师的“寂寞求道”。艺术是孤独的,追求艺术要舍弃功利,耐得住寂寞。多年来,我不敢懈怠,养成了读帖和读印史、印论、印谱的习惯,坚持每天动笔动刀,多时一天能刻上十几个小时。 冰冷的石头,经过雕刻,变成了有古风拙意的印章,偶有一两方中意的,会有种狂欢的冲动。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

漫谈中,我记起德贵的《自述》诗,其中一首我特别赞赏:

诗书人品看涵养,

抱朴含真贵拙藏。

抛得虚名存静气,

文心雅韵骨尤刚。

清风徐来,文心雅韵,与德贵相处,我时有这种感觉。

站在青岛山山巅,眼望大海,听德贵议论风生,顿觉海阔天空,心情格外舒畅。与智者为友,不亦乐乎。

我与德贵夫妇一见如故相处融洽,想不到,我儿子一家三口与德贵夫妇,走得比我还近,亲如家人。

元旦期间,儿子刘昭一家去海南度假。回青岛不久就到德贵家拜访。

德贵见到刘昭一家非常高兴,思忖春节临近,便铺开大红宣纸,饱蘸浓墨,书就一副对联赠与刘昭。行书对联苍劲古朴,力透纸背,内容更是让人叫绝。

上联“百川到海秀嘉木”,内嵌母子名字,又含慈爱深情。儿媳名小川,孙子叫嘉木。不到四岁的孙子,与慈祥的毕爷爷特别结缘。进门时间不长,就抓起爷爷的毛笔,在宣纸上随意涂画,连涂三纸。毕爷爷为童心所动,即为嘉木作画题款:“嘉木水墨第一件。庚子腊月十二画于毕爷爷案头”,三副涂墨,皆题。嘉木,意为美好的大树。一个“秀”字,饱含毕爷爷对孙子的喜爱、嘉许。

下联“昭懿开来明镜台”,是给后辈的嘉琪与祝福。元旦之前,刘昭与小川,专程拜访德贵夫妇,并带去一款新茶,名为“明镜台”,请德贵夫妇品尝。这是儿子与儿媳打造的首款普洱茶。两人虽分别从事金融证券、高校教育工作,但都喜欢品茶、赏茶,并小有成就。儿子曾获全国首届普洱斗茶冠军,儿媳获得2020年全国首届茶艺比赛的第七名,山东赛区第一名。不久前,他们告诉我,准备打造一款新的普洱茶。这款茶,品质高端,不为赚钱,只为懂得普洱的人士而制。

此茶取名“明镜台”,源于六祖慧能之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茶一味,静心养性;学佛修道,积极向善,这应是孩子打造这个面向小众的普洱品牌的初衷。

德贵为之所感,拟出此联。“昭懿”,意指刘昭小川。“开来”,继往开来。“明镜台”,既指普洱品牌,又一语双关,暗含对他俩自我修行的期许,对事业发达的祝贺。

德贵这副春联情真意切,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殷殷期望。我为之感动,即以此为内容,撰写小文一篇,发布于网络。德贵观后,秒赞留言:

又受到升翔兄表扬……儿子刘昭眼光、识见、才学兼具,难得的青年才俊,更重要的是人好:诚实,厚道。儿媳小川美丽温厚,善解人意且才艺出众,高校副教授,修养颇深。爱孙嘉木,聪慧可爱,懂事又活泼,小帅哥真的很棒。我俩特别喜欢这幸福快乐的一家。我们见面聊诗文,聊书画,聊篆刻、印石,聊茶聊金融,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俩多次说,要好好向青年人学习,不要使自己落伍太快………

“菊竹梅兰君子态,自珍敝帚乐耕读。”

这是德贵自述诗中的句子。他已进入自然洒脱的境界,无论是篆刻诗书艺术世界,还是凡俗烟火人世间,有仙风道骨,如闲云野鹤,修行有道矣。

           2022年4月16日记于镂月堂

注1:李刚田,当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篆刻理论家。西泠印社副社长,曾任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注2:叶毓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画家、诗人、美术教育家、理论家,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杂志社主编兼社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是把当代中国画审美推向新高度的重要美术大家。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