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 转型升级的淄博探索

摘要 2017年,淄博市成功列入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由此开启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探索之路。

四月的淄博,喜事连连。

继2021年度山东省各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位列一等之后,淄博又从120个老工业基地中脱颖而出,成为获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的20个城市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淄博已连续两年获此项通报表扬。

对淄博来说,这是一场新与旧的对抗,更是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

2017年,淄博市成功列入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由此开启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探索之路。

在推进转型发展过程中,淄博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全国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2021年,省政府召开支持淄博示范区建设专题会议,在五个方面出台14条支持政策;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对产业转型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连续5年,每年召开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印发《淄博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示范区建设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和政策措施。

坚持不懈的产业转型升级,淄博终于迎来“厚积薄发”。

2021年,淄博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0.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14.8%,增速分别列全省第2位、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1%,列全省第1位;其中,“四新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9.3%、37.1%,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5.9%和23.7%。152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81.6亿元,完成投资额列全省第3位。

这成绩,来之不易。

转型升级这五年,是老工业城市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五年。全市上下人心思上、人心思进,全市上下躬身入局、承压奋进,全市上下挥洒汗水、接续奋斗,拼得很充实,转得很坚定,才闯出了发展新天地、拼出了城市新希望。

路径优扩并举 终迎“蝶变焕新”

转型对老工业城市来说,就像一个穿越时空的“按钮”,一旦按下便犹如滔滔江河奔流不息。淄博经过冷静审视、科学研判,确定了做好“优存量”和“扩增量”两篇文章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以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为指引,产业链“链长制”如遇曙光。

新能源汽车、MEMS和物联网等19条重点产业链和38家链主企业破土而出,19条优势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3%;传统产业“五个优化”提升改造,助力传统产业“老树吐新芽”,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市级智慧工厂、智能车间拔地而起。国家、省“专精特新”企业增加到81家,40%以上重点企业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四强”“四新”新兴产业如大鹏展翅,尽显淄博本色。2021年,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8.9%。2021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2.65%。

“以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为明灯,“新经济”之光闪耀齐鲁大地。

氢能、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发展政策相继出台,为老工业城市新时代发展披上新装。11条产业新赛道50个新经济应用场景精准支持,全市独角兽类、瞪羚类、哪吒类企业达到198家,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成功获批,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成功入选。全市省“雁阵形”集群达7个、领军企业达13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电子电力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列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与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生态能级跃升 终迎“凤凰来仪”

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释放活力的“稳定器”,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

为此,淄博创新打造“六个一”平台招引新机,为淄博引来“金凤凰”。这是基于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和“产业组织+市场化、专业化”理念,为转型升级量身打造的机制,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承接先进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编印《2021淄博市区县27条优势产业链招商图谱》和《目标企业资料库》,实行叩门招商、以商招商,得益于这一机制,从2020年至今,亿华通、爱德曼氢能产业园、西门子——莱茵科斯特中德工业物联网研发制造基地等一批引领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相继落户淄博。

对淄博来说,是一场新与旧的对抗,更是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淄博是工业大市,制造业是淄博的命门,提高制造业竞争力才能让淄博重现当年辉煌。

为了这一梦想,淄博启动了“两业”融合发展行动,即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一方面,完善“两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条。大力推动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形成全产业链条。目前,鲁泰集团、瑞阳制药、新华医疗等龙头企业从产品定制、设计生产到物流售后,全过程依托数据驱动和网络运作,逐步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条。

另一方面,创新“两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着力促进制造业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重点支持创新设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建设了山东华成集团、朗云工业设计、山东东华水泥等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和项目,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金融赋能有力 终迎“产业未来”

无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金融是绕不开的主题。淄博深知,只有立足金融业集聚发展优势,才能以金融杠杆撬动产业未来。

为此,淄博坚持把金融作为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的重要举措,先后出台建设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促进金融产业聚集发展、支持基金机构集聚发展等相关政策,下大力气推进金融生态优化,有力撬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拓展金融服务矩阵,打造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推出百亿级淄博龙门新兴产业发展母基金和全国首支地市级S基金,全市政府参股类基金达到69支、基金规模1424亿元;新增上市企业6家,全市上市公司达到32家、发行股票34只,成功实现全省A股上市公司区县全覆盖和境内证券交易所板块全覆盖,上市公司市值突破4000亿元。

另一方面,围绕破解企业融资之困,逐步构建起金融服务重大项目、中小微企业的分层分类体系,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在全省率先推出大额信贷资金供给、“供应链+担保”、创业创新保险试点等服务模式,在全国率先实施“技改专项贷”,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由淄博市齐商银行提供最长3年、最高5000万元的技术改造专项贷款,市级财政分档给予40%、60%、80%的财政贴息。

从宏观政策的制定,到产业转型细节的把控,再到金融聚力,这其中都缺不了关键一环那就是科技创新驱动。从2017年至今,科技创新不再是一句振奋人心的口号,而是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建设创新创业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推进“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积极布局能链集团综合能源港、科学城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类项目,加快筹建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质子交换膜、己二腈等一批“卡脖子”技术实现重大突破,MEMS、智能卡封装、氢燃料发动机等发展前景较好的科技成果实现量产。

……

回首过往,淄博的传统工业底蕴在新时代下愈加深厚,新经济培育积厚成势,“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深入人心。站在新起点,淄博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以更高标准、更大决心、更实举措做好产业转型升级,为老工业城市带来更加鼓舞人心的新时代精神和向未来的力量,推动淄博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王奇)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