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探索“图书馆+民宿”文旅融合新模式

摘要 “图书馆+民宿”,这种文旅融合新模式,最近让博山乡村火出朋友圈。“文旅中国”专门撰文探讨推广这一创新性的文旅融合新模式。

微信截图_20220407091200.png

“图书馆+民宿”,这种文旅融合新模式,最近让博山乡村火出朋友圈。“文旅中国”专门撰文探讨推广这一创新性的文旅融合新模式。

“我们是博山区建设的第一个民宿图书馆,运营后,来游玩住宿、观赏打卡的游客就特别多,年接待平均达3万余人次,特别是春天,来赏花的人特别多,很多人愿意在这里住上几天,看看景,读读书,好好休息一下。”说起位于博山区石马镇五阳湖风景区的桂石山房民宿,当地人一脸自豪,这个2019年3月试运营,占地30亩的乡村民宿,是博山区第一家园林式精品民宿,拥有“桂花盆景技艺”“博山赏石技艺”两项区级非遗,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打造了“中国古桂第一盆景园”、奇石馆、“乡村记忆”博物馆。民宿的西南边就是占地面积180平方米的书院,阅读面积200多平方米。目前,书院配备藏书3000余册,内容涵盖人文、社科、少儿、旅游、生活百科等领域,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阅读下乡,10个镇办建起“乡村图书馆”

近年来,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背景下,博山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原则,以打造适需服务文化品牌为目标,通过精准延伸、多业融合等方式,试推“人在旅图”项目,探索“图书馆+民宿”文旅融合新模式,开展公共图书服务进民宿实践,将优质公共图书服务延伸至基层,不仅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丰富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2018年,博山启动乡村图书馆建设工程。为进一步统筹全区公共图书资源,他们坚持遵循“政府主导、统筹实施,促进均等、提升效能,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当年底,全面完成10个镇(街道)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工作,初步形成以区图书馆为主体,以镇(街道)图书馆分馆为枢纽,以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高效能、广覆盖、均等化发展。

乡村图书馆建成后,受到当地居民热捧,图书馆成了当地最受欢迎的休闲打卡地。

文旅融合,山村创新推出“图书馆+民宿”

2021年6月底,博山区图书馆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仅半年内就接待读者22万人次,图书流通6万余册。“群众读书热情高涨,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采访中当地文旅部门负责人说,近几年,随着文旅事业的深度融合,来博山旅游的外地游客不断增多。“除了看景,还要体验当地传统文化,有更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因此,人文休闲旅游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博山必须要跟上时代的发展,符合人们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博山区将公共图书馆的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项目提了出来。“建立与社会机构的合理化合作,使更多民众与游客参与其中,让他们的旅游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使服务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适应新需求,博山区“人在旅图”项目立项之初,就以高端民宿为载体,引进公共图书资源,通过精准延伸、多业融合等方式,打造“图书馆+民宿”的新空间,借助此平台推动文化、阅读和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产业双向融合发展的局面,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自筹资金,民宿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升级”

博山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也有了新思路,重视主题构建,以本地区旅游文化为基础,推动公共服务空间向高端民宿精准延伸。首个项目便吸引社会资本,以桂石山房民宿为平台,结合该民宿的地理位置和园林特点,命名为“康山书院”,完成“图书馆+民宿”建设,从而提高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和图书资源利用率,解决公共文化设施延伸不足的问题,拓展更多阅读空间。

博山“人在旅图”项目不仅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点的快速布局,增加了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数量和内容,还将读者群体辐射到乡村,打通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改变了以往民宿文化氛围寡淡、乡村文化阵地单一、公共文化场所利用率偏低的问题。

“以书籍、优雅的空间形成一个让周边居民读者参与过程的新模式,以丰富的活动内容来满足各类读者群体对文化和社交等更高层面的追求。”有专家指出,“人在旅图”项目不仅降低了政府管理人员成本,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的重心下移,还切实提高了服务效益,并使民宿主动参与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这就是一种创新。而通过自筹资金投入建设、装修、管理、维护,全面提升民宿品质,让民宿成为游客喜欢来、群众参与多、社会效益好的文化旅游综合场所,这一创新性的文旅融合模式,不仅能为人们提供集读书、娱乐、休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文旅服务,还让民宿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全面提升,实现双赢。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