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疫情防控,躺平的代价我们承受不起;对于经济发展,躺平的代价同样是我们不能承受之重。
4月2日,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专题会议提出,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趋势向好,如何以最快速度推动经济运行重回正常轨道、进入加速区间,是淄博当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形成一种共识: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暂时的,不会改变淄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淄博稳中趋好的新走势,不会改变“着力深化‘九大赋能’,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淄博样本”的战略目标。
但是,应对疫情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不能空谈概念,要有科学的应对策略。
恢复流动要“快”
通过对2020年淄博取消管控措施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复盘,可以发现,当时整个社会面呈现出“解封快、恢复慢、仰角小、爬升难”的特点。反观今年,淄博启动解封措施后的一些经济指标,要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也需要一段转换期。
重启的关键时刻,如果不快速解决区县之间互认互信不到位、管控措施层层加码、对外物流影响较大等问题,经济发展重现活力无从谈起。因此,会议要求,要全面清理卡口哨点,除与外地市交界处、封控管控区出入口等必要查验点外,全市范围内原则上一律不允许留存任何硬隔离设施,确保人车物快速通过、顺畅通行。
各地要统一通行标准,凡是低风险区域的人员,只要能够提供必需的核酸检测证明、健康码、行程码等,一律不得以区县个性化内部要求限制通行。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采取闭环管理、点对点接送等手段,保障企业、项目发展所需。
纾困扶持要“实”
在经济发展这个问题上,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可走。既不能有时间上的一点点延误,也不能有空间上的一点点耽搁,更不可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本轮疫情确实对全市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造成了较大冲击,不同程度上存在返岗难、原材料供应不足、出货不畅等难题,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受影响最大。
如何帮助企业稳运行、稳发展?淄博提出要加大纾困扶持力度,迅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3月23日,淄博发布3大类45款助企纾困金融产品;3月29日,发布应对新冠疫情帮助市场主体纾难解困的30条具体措施……同时,各职能部门也围绕复工复产复市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办法。
围绕这些政策如何落地,会议要求把握好“准、快、实”三字标准,把政策务实有效挺在最前面,少喊口号,少讲大话、少唱高调;多讲发展,多出务实之措,多解决问题,帮助企业应对各种挑战,穿越各种不确定性。
项目建设和双招双引要“抢”
因为疫情防控,已经布局的大型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的落地推进,难免会出现一些变数和困难。这是发展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新的措施和强有力的工作,会给经济发展大局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会议要求要提升工作强度,以单位时间量和质的提升弥补“空窗期”的损失。那么,如何确保“量质双升”?
在项目建设上,我们要有抢、赶、拼的意识,用好市重大项目亟需解决问题任务清单制度,对3月底前应该完成但因疫情影响尚未解决的133个问题加快办理办结,围绕项目建设土地、能耗、资金等要素要求,应保尽保、能保快保,同时做好项目谋划。
在双招双引上,要抓好重点招商项目落地服务,灵活运用好“不见面”“屏对屏”网谈手段,发挥龙头企业和既有外来投资企业资源优势“延链招商”,抓好前置手续“网上申报”“网上注册”“网上办理”,让网谈项目手续办理超前一步,为项目落地抢出提前量。
疫情防控要“严”
当然,推动经济运行重回正常轨道,一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都要建立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之上,我们仍然要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深刻认识“一稳皆稳、一失皆失”,深刻认识“战时就是平时,平时就是战时,平战融合”的新常态,在企业内部织密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实防线。
疫情发生前,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呈现出关键性、趋势性、转折性变化。进入4月,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成绩揭晓,全国114个地级文明城市,淄博位列第29位,山东省第一位;2021年度山东省各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结果公布,淄博位列一等,这些丰硕果实既是对淄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生动诠释,又是对淄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的最好证明。
延续向好态势,锚定经济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淄博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淄博发展的大政方针已定,发展战略已定,政策措施已定。疫情稳定后,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科学应对,我们要看到淄博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我们相信,干部有干劲,人民有干劲,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沙红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