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淄博市建设高品质民生行动方案四问四答

摘要 1月20日,中共淄博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建设高品质民生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方案(2022—2024年)》(简称《行动方案》),并回答记者提问。

1月20日,中共淄博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建设高品质民生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方案(2022—2024年)》(简称《行动方案》),并回答记者提问。

问题一:目前,幼儿“入园难”普遍表现为“入公办园难”。请问我市将采取哪些措施加以解决?

市教育局表示,当前,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意愿普遍增强,全市教育系统将多渠道持续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更好保障适龄幼儿“好入园”“入好园”,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幼有优育的美好期盼。

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健全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办园方向,依据幼儿园布局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三年计划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3处,新增优质公办学位1.2万个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5%以上,聚力化解城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问题。落实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规划,构建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全过程闭环管理长效机制,确保配套园建设与居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新建城镇居住区配套园优先举办为公办园。

优化配置幼儿教师队伍。各类幼儿园依法依规配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专科及以上学历幼儿教师占比达80%以上。完善公办幼儿园编制动态管理制度,加大公办幼儿教师招聘力度,及时为公办幼儿园补充教师,每年计划招聘公办幼儿教师800人以上,新进幼儿教师全面实现持证上岗。实施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工程,分层次对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进行岗位和专业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全面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城区优质园与农村薄弱园结对帮扶长效机制,促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施农村幼儿园提质达标行动,推动形成镇域学前教育标准化管理、一体化发展的办园格局,加快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短板。充分发挥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提升镇中心园、农村园和民办园办园质量,促进全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支持民办园提供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健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落实生均财政经费补助政策,及时足额拨付,80%以上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完善配套措施,引导举办者将民办幼儿园教师各项待遇落到实处。

聚力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以省市游戏实验区、实验园建设为重点,打造淄博特色游戏品牌,提升222个学前教育共同体建设水平,实现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完善幼小科学衔接长效工作机制,形成省、市两级实验区和省、市、区三级试点园(校)的工作格局。开展幼儿园分类评估认定,省级一类以上幼儿园达到60%以上。

问题二:当前,一些偏远乡村仍存在医疗资源缺乏、就医不方便的问题。请问我市将如何让偏远乡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市卫生健康委表示,当前,全市共有镇卫生院8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其中,一级甲等镇卫生院53家、乙等29家,“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21家,国家基本标准达标率97.16%,全省排名第二。拥有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22个、市级示范标准100个,实现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中心村卫生室建设及设备配备均达到100%。总体来看,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能够基本满足辖区群众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疾病管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需求。但在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仍然存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群众看病就医不方便等问题。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全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夯实基层医疗服务基层,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城乡健康服务公平共享。

一是加力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组建完善由县域内县级公立医疗机构牵头,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医共体管理,构建“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的管理模式,逐步推行医共体内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目录、信息系统“六统一”管理,基本形成分级诊疗格局。

二是开展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完善“名医基层工作站”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构建县乡一体的同质化诊疗模式,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依托镇卫生院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解决地域面积大、交通不便的涉农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大力推行“流动的医院、行走的医生”模式,为镇卫生院配备“健康大巴”,选派医务人员定期到村卫生室坐诊,打造农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提高偏远农村地区群众基本医疗服务便利度。到2024年,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达到省提升标准、国家推荐标准占比分别不低于70%和30%。

三是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加强村卫生室房屋设施、设备配置、服务功能标准化建设和基层医保服务站建设。推进村卫生室产权公有和乡村医生“县招镇管村用”,对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村卫生室实行财政补助政策,保障村卫生室运行经费。到2024年,新建、改扩建村卫生室350处,村卫生室建设实现“一村一室”。推进慢性病用药和报销服务向乡村延伸,满足基层群众就近购药需求。

问题三:淄博市开展的“长者食堂”受到了老年人的广泛欢迎,请问下一步“长者食堂”将如何扩面提质,惠及更多老年人?

市民政局表示,2021年,市委市政府将长者食堂建设列入重大民生实事,我们按照“城区扩面、农村建网,示范引路、加速铺开”思路,聚焦长者助餐需求小切口,市及各区县出台扶持政策,布局开展长者食堂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长者食堂247处,月均服务老年人16万人次,受到了广大老年人及家属的普遍欢迎。下一步,我市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长者食堂扩面提质。

扩面。组织各区县开展全面摸底统计,根据老年人分布及助餐服务需求,科学合理布局长者食堂和助餐点,同时加大“中央厨房/餐饮企业/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长者食堂”等模式的推广力度,2022年新建长者食堂300处以上,力争到2024年建成全市城乡长者食堂助餐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就近吃上“可口饭、放心餐”。

提质。完善长者食堂助餐配餐服务管理规范,持以之恒抓好长者食堂食品安全、服务质量、餐品质量的提升,推动长者食堂规范化、标准化可持续运营。鼓励长者食堂依托全市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对老年人就餐数据实行大数据分析,统筹考虑服务对象的身体特点和时令季节变化,按照荤素结合、汤饭搭配等方式制餐,真正做到营养丰富、合理均衡。同时,鼓励长者食堂加快推进预约送餐服务,提高长者食堂智能化服务水平,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提高老年人助餐服务的便捷性。

赋能。充分发挥长者食堂作为养老服务阵地、链接政府与百姓的桥梁枢纽作用,鼓励其在开展助餐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完善功能,拓展日间照料、文体娱乐、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综合养老服务功能,同时加强与党建、文明实践结合,赋予长者食堂更多内涵,动员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助餐服务中来,将长者食堂打造成老年人的“幸福驿站”,让更多的老年人就近享受到助餐、助乐等多样化养老服务。

问题四:公益性岗位对于特殊困难群众就业具有托底保障作用。请问我市公益性岗位主要是覆盖哪些群体,能否介绍一下公益性岗位的有关政策要求?

市人社局表示,就业关乎百姓生计,关系家庭幸福。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能够积极消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因此,从今年开始,我市将开展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大规模增设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托底安置,着力提高就业困难人员收入水平、推动实现共同富裕。2022年我市城乡公益性岗位年度计划为1.63万个。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1.1万个,占比 67.5%;城镇公益性岗位0.53万个,占比 32.5%。到2024年,新增公益性岗位不少于4万个。

岗位设置原则上,坚持城乡统筹、系统谋划,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的原则,安置重点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含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农村低收入人口、农村残疾人、农村大龄人员(45-65周岁)等群体;城镇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城镇大龄失业人员(女性45周岁以上、男性55周岁以上至法定退休年龄)等群体,合理确定公益性岗位开发数量、岗位类型、待遇标准,及时动态调整、有序实施,防止“一刀切”“搞形式摆样子”。

岗位设置上,城乡公益性岗位坚持需求导向、公益属性的原则,将城乡公益性岗位设置为公共管理类、公共服务类、社会事业类、设施维护类、社会治理类等岗位。包括服务乡村振兴、卫生防疫、齐长城巡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管理服务、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维护、国土治理、环境绿化、道路管护、村容保洁、安全应急、水利护河、治安联防、农技推广、养老护理、助残帮扶、劳动保障、网格员、基层调解员等多类型岗位,县级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需求统筹本辖区的岗位开发类型,综合设岗或单独设岗。

岗位待遇保障上,新一轮公益性岗位统一实行政府补贴,按照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或月最低工资标准,由区县按月发放。乡村公益性岗位应为在岗人员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城镇公益性岗位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岗位管理上,公益性岗位的管理由镇(街道)统一负责,村(社区)参与需求摸排、人员组织、日常管理等工作。同时,也将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协助管理,有效解决管理缺位问题。同时,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建立动态管理服务机制,做到岗位和人员“双实名”管理,有效防止“虚报冒领”“吃空饷”等问题。

编辑:刘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