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是一座老工业基地城市,曾经历辉煌,但近些年一度面临着经济增速下行的巨大压力。
10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网站发布了“十三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典型经验做法,力推淄博4条转型经验,数量在全国20个示范区中位居第一梯队。
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中,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淄博是如何实现脱胎换骨的?“淄博经验”是什么?又怎样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着力推荐?
重塑城市经济发展的新逻辑
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产业振兴是主攻方向。
淄博立足百年工业的基础优势,明确“以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以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的产业转型发展思路。
“仅用190天的时间,吉利商用车首款皮卡1.0代产品在淄博下线。”在淄川的吉利厂区,各规划建设正有序进行。
去年1月13日,淄博成为吉利商用车的第六个生产基地,工业名城淄博也迈出了实现千亿汽车产业集群梦想的重要一步。
“一家汽车整车企业背后往往需要上百家零部件企业共同协作生产。”吉利商用车淄博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人说,吉利商用车围绕完善汽车产业链条,推动属地整车、零部件及汽车服务等协同发展,吉利商用车淄博基地已与淄博隆泰、山东金晶等5家供应商达成合作,规划与钣金件2家企业深度合作,未来三年内规划10-12家内外饰、座椅等供应商属地建厂,实现深度合作,扎根淄博。
以吉利汽车为龙头,淄博规划了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今年10月19日,淄博企业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电力人工智能大会上亮相,展示了在AI算法方面的成熟技术。两个月前,该公司刚被评为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领军10强企业。半年前,智洋创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为淄博第一家人工智能产业上市公司和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这是淄博全力支持新经济发展、加快推动优势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重大成果。
发展新经济,打造新引擎,成为淄博转型升级、培植新动能的主战场。以高端引领扩增量把握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生态化发展趋势,以打造产业新赛道、培育企业新物种、构建发展新生态、强化支持新举措为重点,加速培育壮大新经济,重塑淄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在“扩增量”方面,淄博坚持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做大做强新兴产业,着力实施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和分行业行动计划,聚力打造新能源汽车、MEMS和互联网、人工智能等19条产业链,做足做好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文章。
今年前三季度,淄博“四强”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快于规上工业增速4.2个百分点;“四强”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9.3%,扛起淄博工业的半壁江山。
10月22日,淄博市淄川区的鲁泰纺织厂车间,一排排现代化织布机高效运转。在鲁泰面料馆,工作人员手中的“无缝线衬衫”看上去与普通衬衫并无区别,但整件衬衫上找不到针脚和缝纫线。据介绍,这件衬衫优选适合纯棉面料的环保高分子热熔黏合材料制成,用“焊接”技术代替缝纫,接缝强力高于线缝强力,颠覆了传统生产模式。
企业还是那个企业,但内涵已经有了很大不同。这样的场景,不断在记者的调研采访中出现。在淄博的产业结构中,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占70%,而重化工业又占传统产业的70%。两个70%,凸显了淄博产业结构特点。面对巨大的转型压力,淄博没有直接丢掉传统产业这个“饭碗”。
在“优存量”方面,淄博坚持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传统产业,紧紧围绕优化技术工艺、产品体系、产品质量、产业链条、经济效益“五个优化”的思路,突出“先进制造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对机械、建材、纺织、医药等传统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分行业制定具体扶持政策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提“高度”、增“厚度”、拉“长度”。
“传统产业仍然是淄博市经济的‘压舱石’,如果盲目脱实向虚,会导致产业‘空心化’。我们要做的是下定决心推进产业赋能,加快转型升级。只要技术先进、设备先进,传统产业里照样有高新技术企业,传统产业照样可以变为朝阳产业。”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认为,作为老工业城市,淄博市先进制造业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是改变全市基础工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的重中之重和根本之举。
老工业城发展新经济的最强音
发展新经济是淄博推进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淄博市立足打造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定位,抢抓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把握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生态化发展趋势,持续发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引领新经济加速发展,助力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
“氢气是怎样产生电能的?看我手中的这张膜,氢气和氧气在膜的两面,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电能。”淄博东岳集团董事长张建宏说,这张薄如蝉翼的膜有着十分强大的功能,它是东岳集团历经十几年研发的高性能燃料电池质子膜,取得了为全球量产氢能汽车配套氢燃料电池膜的通行证。
今年8月,京津冀、上海、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被五部委批准为首批示范城市群。淄博是同时进入3个城市群的合作城市,东岳集团则是同时进入3个城市群的企业。
政策“及时雨”是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所在。今年9月,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而在首届新经济发展大会上,淄博则重磅发布含金量很高的《关于支持新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全面支持新经济发展。
“立足淄博产业基础,着眼未来、紧盯前沿,首批锚定工业互联网、智联汽车、人工智能、绿色能源、数字农业、数字文旅、新金融、智慧物流、电商与新零售、数字医疗、在线教育等11条产业‘新赛道’,作为全市新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淄博市发改委主任闫桂新说。
闫桂新表示,淄博还将召开第二届新经济发展大会和重磅峰会,发布一系列的重磅新经济发展报告,全力营造新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加快把淄博打造成国内重要的新经济策源地和活跃区。
截至目前,淄博累计布局5G基站4650余个,培育35家智慧工厂、327个智能车间,上云企业突破1万家。东岳未来氢、英科环保等一批高成长企业加速发展壮大,全市新经济发展实现强势开局,快速起势。
围绕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共性关键技术,淄博持续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务实合作,建立“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破题”的精准产学研合作模式,先后建成了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淄博技术转移中心等7个国际合作平台,上海交通大学淄博先进材料研究中心等7家技术转移中心,全市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达到87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87家,高新技术企业703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91%,居全省第一位。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高于规上工业增速0.3个百分点。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先后制定“人才新政23条”“人才金政37条”“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25条”,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扩容倍增人才总量,校城融合发展、“人才贷”等多项工作在全省领先,在全省创新实施“十万企业家三年培训计划”、“高技能人才十年培训计划”,有效带动了基础性人才“回流潮”。2020年以来,淄博引进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才7.9万人,为加速推进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定义城市美学 书写城市魅力
“这次来淄博,逛了齐国故都,了解了博大精深的齐文化,收获满满。”前不久,来淄博自驾游的德州游客李明哲谈及途游所感,他满是惊喜。
有此切身感受的,不仅仅是游客李明哲。
淄博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提速打造“五好”城市,围绕建设“好学、好看、好吃、好玩、好创业”的“五好城市”,聚力打造生活创业低成本城市,不断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辐射力,形成近悦远来的强磁场,努力建设高能级城市。如此谋篇布局,将锚定怎样的目标?
功以人成,业由人广,打造“五好”城市,落笔在人才吸引力。作为吸引人才的新解答,“五好淄博”正加速加力聚好人才,就是为提升淄博城市能级蓄能张力。
通过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的“实力”,是一个具体化、指标化、能够量化的硬实力。城市软实力则侧重于城市精神品格的锻造,存在于城市文明、城市治理、城市功能的各个方面。“一号改革工程”“无证明城市”“五好城市”就是淄博不断提升的软实力。
6月30日,淄博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淄博市全领域“无证明城市”建设成果进行了发布,全市共实现免提交证明事项13427项,基本实现办理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无证明”。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领域“无证明城市”。
“这次‘无证明’改革涉及到我们科三分之二的业务,改革力度非常大。”淄博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场准入科周冬梅介绍,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精简证明11个,减少材料一半以上。护士执业注册更是实现“零材料”,7个证明材料都不需要提交了。
“改进服务永无止境。”淄博市委常委、副市长宋振波说,“淄博市委、市政府将全面深化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坚定不移为企业发展、群众幸福、社会满意创造最优生态。”
今年以来,淄博聚焦复杂领域办事环节多、材料多、审批链条分散等问题,按照“一事多需可合并、材料相似可归类、数据共享可减免”的原则,首批选取建设工程施工、核准项目立项、市政设施建设等9类“一证化”综合许可事项,在全省率先实施行政审批全领域“一证化”改革试点,推动“多证集成、一证综合”从准营领域拓展到行政审批各领域。通过改革,企业群众办理“一件事”申请材料压减50.4%、办事环节减少61.3%、审批时限缩短53.5%。
与最优者对标,跟最强者比拼,同最快者赛跑。在深圳这个全国标杆的对照之下,2020年淄博“一号改革工程”步履坚实、捷报频传,210道“考题”交出优异答卷,“淄博速度”“淄博效率”“淄博服务”成为越擦越亮的金字招牌。
2021年淄博继续实施“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针对发现的短板弱项,针对当下企业和群众在营商环境上的“急难愁盼”问题,对标先进地区最新经验做法改进突破。
淄博把对标学习深圳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市“一号改革工程”,创新开展全国营商环境“以评促转”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努力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三年位居前列,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