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淄博的丰收节为何将主场选在沂源这个山村

摘要 9月23日,由中共淄博市委网信办、淄博市农业农村局主办,沂源县委宣传部、中国山东网承办的庆祝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唱响家乡美·特色乡村行”跨平台融媒体联动网络直播活动在沂源县洋三峪村举行。

高山林海的生态,风景如画的山村。在秋收的时节,洋三峪,这个位于沂蒙山深处的村子热闹了起来。

9月23日,由中共淄博市委网信办、淄博市农业农村局主办,沂源县委宣传部、中国山东网承办的庆祝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唱响家乡美·特色乡村行”跨平台融媒体联动网络直播活动在沂源县洋三峪村举行。

微信图片_20210923155752.jpg

活动当天,几十家新闻媒体、网络达人等齐聚洋三峪村,他们以各自的视角讲述发生在这个小村里的故事,报道农业农村的新变化,以此致敬农民,礼赞丰收,与读者和网民一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今年,淄博把丰收节的主场选在了洋三峪,正是看到了“洋三峪模式”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

何谓“洋三峪模式”,对此,沂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郑继光如此解释:洋三峪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把村民的苹果园、闲置房子等流转到村集体成立合作社,走村民增收、村集体增收、共同富裕的路子。

洋三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田月水告诉媒体,洋三峪坚持把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作为发展的重点,组织策划了一系列节庆活动,同时挖掘乡村饮食文化,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成为了山东乃至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如今,走进洋三峪村,让人流连忘返。整洁的胡同小巷、挂满枝头的硕果、村民脸上的笑容,无不在诉说着这个山村的嬗变,而这也正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千年历史

洋三峪,位于沂源东部张家坡镇,“青山绿水红苹果”,是沂源典型农业村的代表。这里群山环绕,风景秀丽,地质以山区、丘陵为主。然而,就是这个在大山掩映下的村子,却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据介绍,洋三峪区域出土过5000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石刀石斧等原始人使用的工具,并且发掘出春秋时期的七孔窑炉、烧制陶器及青铜器。

这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早期的人类活动。而能出土七孔窑炉以及青铜器等文物,说明在春秋时期,这里曾经十分繁盛,并且经济发达。

有历史才有文化,才有老祖宗一脉相承的血脉,洋三峪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历史的积淀在这里得以体现,而洋三峪所在的沂源县,同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区县,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1981年9月18日,“沂源猿人”遗址被发现,这里出土了头盖骨、牙齿等化石,经鉴定系旧石器时代的猿人遗骸。“沂源猿人”是最早的山东人,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最早的古人类。

而“洋三峪”这个村名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田月水也向媒体详细讲述了村名的历史。

据其介绍,清朝嘉庆年间,山东费县一杨姓的夫妻逃荒来到此地,因在家中排行老三,大家都叫他杨三。久之,村名成了“杨三峪”。1991年,因杨姓人家已经不在此居住,逐更名为“阳三峪”。2014年,在申请注册乡村旅游公司时,因为这里比较缺水,所以公司取名“沂源洋三峪乡村旅游有限公司”,从此“洋三峪”也成为对外宣传的专用词。

如今走在洋三峪的背街小巷,历史的踪迹早已无处可寻,但是铭刻在村民的骨子里的淳朴和善良,却丝毫没有随着岁月的流转而消逝,而这才真正是洋三峪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根基。

节庆拉动

最近几年,洋三峪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媒体多有报道,俨然成了一个“网红村”。这背后离不开村支书田月水的努力,也不开洋三峪策划举办的一系列活动的推动。洋三峪坚持以节庆活动为引领,先后策划组织山地自行车赛、伏羊节、丰收节、采摘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知名度不断提升,逐渐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的特色发展之路。

2020年10月11日,山东省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万人骑行(淄博沂源站)暨第三届沂源山地自行车大奖赛在洋三峪举行。该项赛事已经连续举办十届,而落户洋三峪与这里美好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及丰厚的民俗文化、淳朴的民风等存在直接联系。

微信图片_20210923155805.jpg

自行车赛的举办,不仅提升了洋三峪的名气,吸引了全省各地的选手来到这里,亲自感受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他们也成为了洋三峪的“宣传员”,张家坡镇也因此享有了“森林生态之乡,花果骑行小镇”的美誉。

而伏羊文化节则是当地的特色节日,影响力不断提升。民间流传“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俗语,沂源的乡村至今依然保留着具有地方特色的伏羊习俗。而沂源洋三峪的羊肉肉质色泽鲜红、细嫩、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田月水告诉媒体,他从多年前就是开始策划伏羊文化节,经过多年的完善和打造,如今已经升级为山东伏羊文化节。节庆期间,当地不仅举行盛大的全羊宴,还举办斗羊比赛、羊驼展示、篝火晚会、户外露营等,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

而此次淄博丰收节的主会场,地点同样是洋三峪。这不仅是洋三峪以节庆促旅游、以节庆促振兴的成果,也说明了上级官方对“洋三峪模式”的认可。

此外,洋三峪结合实际,还举办苹果采摘节、美食体验节等一系列的活动。而这也是张家坡镇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张家坡镇围绕全域旅游发展主题,整合辖区内农业、文化、旅游等优势资源,搭建“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三大平台,做好文化农旅融合发展。

“洋三峪模式”

山区发展靠什么,这曾是众多山区乡村面临的问题,洋三峪同样如此。

过去,由于收入形式的单一,以及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的双重压力,村民单纯靠土里刨食,靠天吃饭,洋三峪是沂源县有名的贫困村。

2004年,在外做生意的田月水返回村中,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就是从这时起,洋三峪村的发展迎来转折,并真正走上了正规。

田月水说,上任伊始,他就开始理顺村里关系,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积极听取他们对脱贫致富的意见,他要找到一条适合阳三峪村发展的路子。

2008年,田月水投资1000多万元,带领乡亲们以养殖黑鸡、黑猪、黑山羊“三黑”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并取得不错的效益。

田月水说,从2014年起,他开始尝试党建+三产融合的模式,也就是后来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成立洋三峪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沂源越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让老百姓以闲置房屋、土地、果园、山林等方式入股,发展乡村旅游,把过去农户单打独斗的家庭生产升级为公司化经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致富、村集体增收。

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共同富裕,洋三峪找对了这条路。

近年来,洋三峪坚持把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打造作为发展的重点来抓,在举办进节庆活动的同时,升华了洋三峪文化内涵价值。同时,深入挖掘饮食文化,开发果品、野生中药材等30多个洋三峪特色饮品系列,满足了游客饮食需求,洋三峪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如今,洋三峪村已经是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机果品生产基地,也是山东省十佳观光果园、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而最根本的是,村民富了。

村民除了种植水果带来的收益,每年还能从村里领取入股的分红。日子越来越红火,幸福展现在每一个洋三峪村民的脸上。

对于乡村振兴,田月水有更宏大的目标,他说要打造“一村,两地,三乐园”。洋三峪将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机遇期,着力建设好沂蒙小村、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豪山祈福圣地和种养殖园区、休闲娱乐园区、观光采摘园区,把洋三峪打造成全省乃至国内一流的最美乡村、幸福乐园。

正如郑继光说的那样,乡村振兴就是要让百姓共享乡村富裕、生活幸福的丰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