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铭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遗志,接过他们手中的旗帜,立足岗位实际,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日前,淄川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干部走进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鞍山抗战遗址,开展“重走革命道路,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期间,党员们沿着马鞍山的崎岖小路,相互扶持,互相激励加油,克服困难,奋力登顶,深刻感悟到了马鞍山保卫战抗战之路的艰辛。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是一个拥有丰厚红色资源底蕴、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等先后到淄川传播革命火种,领导矿工运动,并建立了直属党中央领导的山东省第二个党组织——中共淄博支部。像马鞍山抗战遗址这样的红色革命纪念设施全区共有25处,包括1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1处国家级抗战遗址,是全国唯一一个既有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又有国家级抗战遗址的区县。
用情用力 精心修缮
提到淄川革命纪念设施修缮提质改造,淄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翟配海讲的铿锵有力:“去年年初,我们在对区内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实地摸底调查时,发现一处烈士纪念碑破损毁坏严重,纪念馆内天花板漏雨,周围杂草丛生。为保护烈士纪念设施,传承弘扬英雄烈士精神,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瞻仰和教育场所,我们建议对淄川区内革命纪念设施加强管理和保护,并提出维护、整修方案。”
对此,淄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制定出台了《淄川区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维护管理方案》《关于做好英雄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划定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的通知》等文件,积极强化措施,累计投资680万元,对全区25处革命纪念设施实行硬化地面、环境绿化、修缮设施、制度版牌上墙、测绘定界、烈士事迹发掘等改造提质,全区革命纪念设施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
此外,淄川区社会各界力量自发参与,积极挖掘、修缮革命纪念设施。6月18日,淄川区岭子镇黄家峪村农民黄庆祝自费228万元建设的“黄家峪惨案纪念馆”正式启用,为红色文化增添了新亮点;同日,岭子镇“冲山阻击战英雄纪念碑亭”举行落成仪式,纪念碑亭建设的200多万元资金同样来自社会力量;通过举办“缅怀英烈 感恩思源”活动,筹集爱心捐赠资金90万元,用于革命纪念设施修缮改造,有效实现了政府、社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强化管理 精细守护
“三分建七分管”,在全区革命纪念设施“管”字环节,淄川区坚持实施精细化管理。一方面,政府主导,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加强对革命纪念设施的执法监管,依法严厉打击非法侵占烈士纪念设施的行为。另一方面,进一步探索创新管理举措,制定了区、镇、村分级保护管理制度,实行了区、镇、村居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主任(站长)负责制。成立区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志愿服务队,遴选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的退役军人担任管护员,将管护员补贴列入区财政预算,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实现了革命纪念设施管理维护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
此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根据各镇街道月检查考核情况,对村居每季度发放一次革命纪念设施管护补助费,专款用于革命纪念设施的管理维护。
“我们要求镇街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的革命纪念设施保护管理每月开展一次检查考核,村居对革命纪念设施保护管理每周至少开展二次检查,专职管护员每天打扫清理环境卫生,做好日常管护。”翟配海说。
挖掘整理 弘扬展示
淄川区目前共有在册革命烈士2258位,其中淄川籍1479名,外籍779名。工作中,坚持深入挖掘英烈事迹、烈士资料,随时对烈士的遗物、图片、音像资料等进行收集、登记、鉴别、保管,不断充实烈士纪念馆珍藏内容,适时更新、展出、陈列,并运用现代手段提升展示水平,让后人铭记红色史实、传承红色基因。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集中梳理区内发生的王尽美、邓恩铭在淄川建立鲁中第一个红色支部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一部磁窑坞会师、陈毅粟裕大军在蒲家庄休整、太河惨案、马鞍山抗日保卫战等有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展示本地烈士在革命战争年代积极投身革命英勇牺牲的事迹。
此外,通过走访烈士亲属、所在村居、单位和文史馆、档案馆、纪念馆,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整理撰写英烈模范人物传记,创作以英烈事迹为题材的文化产品。先后出版了《浩然正气——淄川区著名烈士事迹选》《红色太河》《红色千峪》等专辑,累计220余万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恰逢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扎实进行中,我区的革命纪念设施发挥出了巨大的教育引领作用。区内外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接连不断的到各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缅怀历史,凝聚信心,激发力量,砥砺前行。”翟配海说。(闫盛霆 唐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