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长者食堂办到群众心坎上

摘要 山东省桓台县马桥镇陈三村的长者食堂投入使用,村里40多位老人每天都可以来这里吃上暖心午餐。“这里饭菜可口,花样也多,我们吃得很开心。”该村86岁的老人何进修说。

近日,山东省桓台县马桥镇陈三村的长者食堂投入使用,村里40多位老人每天都可以来这里吃上暖心午餐。“这里饭菜可口,花样也多,我们吃得很开心。”该村86岁的老人何进修说。去年以来,桓台县聚力建设长者食堂,坚持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梯次推进、全面覆盖,增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补齐农村养老短板,让老年人享有更加幸福的晚年。

聚焦“为谁建”,明确推进路径。该县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积极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加快助餐服务全覆盖。突出贴近民意。深入各村调研,及时总结、补充完善试点村做法,适时全面推开,努力把长者食堂办成聚人心、暖民心、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同时,广泛调动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长者食堂建设,汇聚共建合力。目前,全县共建成长者食堂50处,在建81处;年内将建成投用131处,辐射村(社区)220个。全县已将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部纳入服务范围,并为身体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下一步,还计划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重大变故困难群体纳入服务范围。

聚焦“办什么”,创新运营模式。着眼“办就办到群众心坎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修改提升工作方案。长者食堂建设统筹考虑镇村经济实力、人口数量、群众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出3种运营模式。一是传统长者食堂模式。利用闲置场所等资源单独建设,就近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百姓大舞台、休闲健身广场等阵地相结合,满足群众就餐和精神文化需求。县财政给予每处建设奖补资金2万元。如索镇李家村将原文化活动中心改建成长者食堂,既解决了群众吃上“一顿热饭”的需求,也有效满足了娱乐等多样化需求。二是长者食堂助餐服务点模式。在集体经济薄弱、人口较少的村设立接收配餐场所,由周边中心村长者食堂提供餐食,本村负责配餐送餐。如马桥镇投资40余万元建设了800平方米的长者食堂配餐中心,引入养老机构市场化运营,为周边村近2000名老年人提供配餐送餐服务。三是“农村幸福院+长者食堂”模式。通过整合文化大院、闲置学校等资源,打造日间照料、文化娱乐、休闲健身场所,让群众彼此关爱、排遣孤独。县财政给予每处建设奖补资金10万元。如田庄镇胡中村对闲置房屋进行改造,建成集日间照料、健身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并利用院内空闲场所建设蔬菜大棚、露天菜园,自产蔬菜全部供应长者食堂。

聚焦“如何用”,拓展服务内涵。长者食堂是一项重大民生实事,不仅要建得成,更要管得好、用得活。该县在保障食品安全和群众基本用餐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长者食堂+”,既抓住群众的“胃”,又抓住群众的“心”。一方面,强化规范管理。制定长者食堂服务管理细则,明确助餐方式、餐食价格、送餐费用、服务时间、食品安全等内容,确保群众就餐放心安心。同时,依托基础统计数据汇总分析,不断对长者食堂运行情况进行调整优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另一方面,延伸服务内容。实行嵌入式服务,融入志愿活动、休闲娱乐、医养健康等功能,实现小食堂撬动大民生。如“长者食堂+医疗服务”,利用餐前餐后活动时间,组织医务人员宣传保健知识,提供测量血压、血糖等基本医疗服务,深受群众欢迎。 “长者食堂+群众增收”,起凤镇乌南村依托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草编苇编等手工特色产业融入长者食堂,就餐人员可从事草编苇编等手工,村集体年均增收30余万元。“长者食堂+居家养老”,马桥镇在提供日常就餐服务的基础上,引入社会养老机构,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欣 胡海

编辑:刘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