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淄博河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汉修开垦荒山、发展软籽石榴产业侧记
仲夏时节,红艳艳的软籽石榴花在骄阳下更显艳丽,挺拔、向上,努力盛开,吸纳阳光。树荫中,一位老人头戴斗笠,手握剪刀,不时地在软籽石榴树上疏花疏果。汗珠从脸上滴下来,也顾不得擦。这位老人,就是坚守荒山8年的张汉修。他将一座籍籍无名的荒山,建设成为绿树成荫的花果名山。黛青山,张汉修,软籽石榴,三者如兄弟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淄川,走出山东,迈向全国。今年七一,张汉修被山东省委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植绿荒山不后悔
现年63岁的张汉修是土生土长的河东村人,从小就对家乡这片土地特别痴爱。现如今硕果累累的黛青山,八年前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许多年前人们在此开山采石卖钱,随着资源的枯竭,慢慢的就成了一座无人问津、废石料坑满坡的荒山。一米半高的野草漫山遍野、大大小小的废石坑到处都是,最深的坑有20多米,山上除了石料坑就是裸露的黄岩石,连条路都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汉修曾经的大山情怀与日俱增,2013年他决定实现儿时的愿望,承包黛青山、植树绿化。因为山上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寄托了他太多的情感。生态修复这座山,矢志不渝的发展特色农业,深入研究现代种植技术,带动周边经济腾飞,是张汉修这八年来,从未停止的事业追求。田间地头根本看不出哪个是他,一身朴素的工作服,一双走遍园区磨穿鞋底换了又换的鞋,就是老张的战袍和战靴。
石榴花开黛青山
2013年7月,张汉修流转河东村废弃矿坑荒山黛青山1500亩,进行矿坑生态修复、荒山生态治理,先后投资7000万元,复垦整理土地1000亩,植树造林绿化500亩。整地修建硬化园区道路12公里,修建塘坝、水池近3万立方米,其中栽植富硒软籽石榴700亩,杏、桃、梨等10集中果树300亩,松树、柏树、楸树等绿植林木500亩。期间,他一心扑在山上,治山绿化不止,亲力亲为,勤耕不辍,使矿坑得到修复,荒山变为绿林,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黛青山土壤富含天然硒元素,而且是青石土壤,偏碱性。这样的地方最适合种植软籽石榴树。他听从专家建议,引种了原产于突尼斯的软籽石榴树。“经过成功嫁接改良,黛青山上的软籽石榴树,不仅植株健壮果实饱满,特别是在这青石山上独有的富硒土壤中培育,口感独特。”张汉修说。黛青山的软籽石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产品、中国第八次全国优质石榴产品评选金奖产品、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产品、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产品等荣誉。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乡村产业“开拓者”
为了保证高效软籽石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张汉修自学石榴种植育苗技术,多次赴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及以色列等国家考察优质石榴品种,学习先进管理技术,并与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建成了北方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软籽石榴基地,成立了淄博市河东富硒石榴研究院,注重软籽石榴标准化、产业化生产,为淄博市软籽石榴栽培提供了产业化样板和一整套软籽石榴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打造了从引进、改良、育苗到果品销售、储存、加工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辐射带动当地种植到面向北方提供种苗、培训、指导,开拓出了一条石榴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扶贫助困“带头人”
在合作社的发展中,注重帮扶脱贫,坚持就地用工,安置当地劳动力,现常年用工50多人。积极对接河东村22户残疾人家庭,签订帮扶合同,免费供应石榴苗、地瓜苗,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并对产品以高于市场价回收包销,帮助残疾人家庭增收。承接利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加快项目发展同时,以固定收益返还形式扶贫,去年返还14万元,发放给全镇102户贫困户151人,人均收益927.15元。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性募捐、资助及尊老助残活动。2008年在支援汶川抗震救灾中交纳特殊党费10000元,2009年捐赠30000元为河东村小学购买学生课桌。每年助残日、老年节都安排为当地助残机构、敬老院送去慰问物资。2019年8月受台风“利奇马”的影响,合作社在受灾害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依然为相邻村庄捐款40000元,作为灾后重建资金。2020年1月在抗击新冠肺炎行动中,向“淄博市慈善总会”捐款10000元,向罗村镇政府捐款5000元,交纳“特殊党费”10000元,捐赠口罩、84消毒液等物资一批。
八年来,张汉修带领合作社一班人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生态修复后的荒山矿坑变成了生态园区,并为周边村庄大量废弃矿山的修复利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修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