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编写的《中国走失人口白皮书(2020)》发布。据《白皮书》测算,去年全国每天约有2739人次走失,全年走失达100万人次。但相比5年前,我国2020年走失人口减少近75%。
人口有流动就有走失,人口走失也是一个民生痛点。《亲爱的》《失孤》《找到你》等影视作品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就在于与家人失联的悲痛所引发的强烈共情。每一个走失人口的背后都牵动着一个或者多个家庭,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如何减少人口走失现象,是一个社会治理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过去的寻人,依靠人找人,靠在电线杆张贴寻人启事,大海捞针,效率较低,很容易错过走失后的“铂金24小时”和“黄金72小时”,导致成功率低。而互联网寻人开启了另外一种寻人模式:以走失者失踪地点为圆心,向特定半径内的头条用户投推动信息,依托网络的便捷和技术的高效,将寻人信息以最快、最精准的方式传递给广泛的人群。数据显示,字节跳动平台发起的互联网寻人项目5年来找回15000多人,成功帮助15346个家庭团圆,最快找到走失者的一次用时不过60秒,走失时间最长的已经离家57年,平均推送100起寻人启事,能成功找回约11人。
互联网寻人模式,具有实时发布、随时发布、长久发布的优势,能够使走失人员的家人足不出户,快速检索各地发布的寻亲信息,提高寻人效率,降低寻人成本。一部智能手机,一个推送弹窗,科技重新定义了寻人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了寻人成本与时间,让“大海捞针”变成了“精准找人”。科技力量发挥作用,不仅在于快速的信息发布,还在与民政、公安部门的紧密合作,在于通过强大的互联网渗透力量,将人与人之间的善意相连,调动起最广泛的社会参与。正是技术能力提升、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同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一道成为让走失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还要看到的是,人口走失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原因。比如,有的个体是因为长期缺少医疗救治,导致健康状态或者精神状态差,有的是患有精神疾病或者智力障碍却缺乏照护。而这些家庭往往又缺乏劳动力,经济状况不佳,缺少人手照顾老人或者病人。而由于家庭贫困、亲属无力照顾等原因,不少人生活困难,甚至再次走失。可见,运用科技的手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实现更快更有效的寻人固然重要,而从源头上减少人口走失事件发生,并且帮助这些家庭改善经济状况更为重要。字节跳动公益宣布成立“扶危济困专项基金”,用于资助被“头条寻人”找回但家庭贫困、身体残疾或者罹患重大疾病的走失者,正着眼于帮助困难走失者,助力解决走失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当然,实现这一目标,更关键的在于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逐步完善相关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政策,针对易走失人群分层分类施策,比如加强对困境儿童保护,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完善残疾人保障政策,为易走失人群提供制度化的保障,整体提升走失人口社会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赵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