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一勺水 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摘要 “讲党史,必须讲正确的党史,才能坚定群众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这几天,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柳景谭在忙着备课讲课。“党史教育是大事,来不得半点含糊。”虽然年逾七旬,做起事来一点也不拖沓。

“讲党史,必须讲正确的党史,才能坚定群众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这几天,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柳景谭在忙着备课讲课。“党史教育是大事,来不得半点含糊。”虽然年逾七旬,做起事来一点也不拖沓。

1.jpg

柳景谭出生于1949年11月,是原黑旺铁矿退休老干部。2018年又献余热,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东苑社区党总支部担任委员,2019年始,兼任第一党支部书记。2020年7月,被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聘为村居理论宣讲员。从此,他肩上了又多了一副理论宣讲的担子。

柳景谭说:“做好一名基层理论宣讲员,首先,要潜心学习。给人一勺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我们宣讲员不同于普通老师,给人的这一勺水,是时常在变的。因此,要从学‘早’、学‘了’、学‘巧’三个维度出发,把新时代新思想新声音内化于心,引起听众的共鸣。其次,要精心准备。宣讲要让人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浅显的道理,就要讲清三点,即要把握重点、找准亮点、关注兴奋点,打通宣讲工作的‘最后一米’。最后,要用心宣讲。听众对理论理解程度,来自宣讲员的自信程度,你自己都不信,叫谁信。作为一名基层理论宣讲员,要对自己的宣讲内容、对自己的风格、对宣讲的听众有信心,把理论传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让我们的理论更加入脑入心。”

3.jpg

让过去的“大喇叭”变成干部群众的“随身听”

去年以来,柳景谭围绕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家乡巨变看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等专题开展宣讲活动。

在宣讲过程中,柳景谭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坚持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从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挖掘身边典型的人物和事件,找准切入点,以小见大,让群众从身边典型和朴实故事中领悟意义、感悟正能量;坚持用“百姓话”讲述“百姓事”,根植生活,贴近群众,运用群众话语体系,将官方语言、学术语言转换为群众语言、地方方言,用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使宣讲活动更加接地气;坚持借助“微宣讲”凸显“大作用”,通过把宣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设立短小精悍的微课堂,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地宣讲理论政策,实现更大限度的“扩音”,让过去的“大喇叭”变成干部群众的“随身听”,切实增强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对干部群众的吸引力、感染力,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从更广阔的层面向基层、向群众传播过程中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打下了坚实基础,是新形势下打通理论传播最后一米的重要手段。

不少群众说:“柳景谭平时就是我们的好榜样,他讲的我们不仅爱听,并且句句都能听懂,所以我们更愿意听他讲。”柳景谭感慨地说:“经过学习培训,自己感觉提高非常大,特别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前的重点工作任务有了很好的掌握,每次宣讲完,听到乡亲们对我的赞许,并得知大家有所收获,我都会感到非常高兴,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4.jpg

基层爱听的“好声音” 群众夸奖的“贴心人”

2020年以来,柳景谭宣讲20余场,受众千人有余,尤其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中,全会刚闭幕,柳景谭就在东苑社区进行宣讲,现在柳景谭已经成为基层爱听的“好声音”、群众夸奖的“贴心人”,在潜移默化中,使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耳入心,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如习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宣讲员只要严格要求自己,保有潜心、精心和用心这三颗心,将面向基层的宣讲工作做得更好。(闫盛霆 曹晓霞)

编辑:杨冬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