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文学艺术创作座谈会召开

摘要 12月24日下午,淄博市文学艺术创作座谈会在市图书馆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荣青出席会议并讲话。

1.jpg

12月24日下午,淄博市文学艺术创作座谈会在市图书馆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荣青出席会议并讲话。山东理工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张宇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二级调研员荣先锋,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东宏,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建民,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茂松,市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马国庆、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李成刚、市图书馆馆长刘玉湘等部门领导,以及淄博市作家代表宗利华、张艳梅、郝永勃、刘培国、杜立明、魏思孝、张力、常勇参加会议。

2.jpg

毕荣青在讲话中提到:作为齐文化的发祥地,淄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涌现出以稷下学院为代表的学术阵地,以管子为代表的思想家,以蒲松龄为代表的文学家……这些人物精神、文化思想世代传承,成为我们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文化资源。 

现在各个城市都在着力打造自己的城市名片,大家要把文学创作融入城市建设中,深深扎根淄博这片沃土,坚定文化自信,利用好本土“齐文化”“聊斋文化”“红色文化”等彰显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汲取营养、涵育心智、激发灵感,努力创作出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历史底蕴和社会发展的优秀作品。

与会专家、作家发言

3.jpg

张宇声,1957年1月出生,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人。1982年1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曾担任山东理工大学纪委书记、副校长、党委副书记等职,2017年退休。长期从事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会议发言:我们淄博的作家队伍是一个有情怀有才气有担当的群体,一是要有信心,坐拥淄博深厚文化资源优势和团队优势;二是要有耐心,静等淄博文学创作迎来高峰;三是要有创新,多举办活动,加快文学作品向影视、剧目的转化步伐。

4.jpg

张艳梅,文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兼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淄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会议发言:从签约、扶持、评奖等方面对激励机制进行完善,保障作家权益。同时,开展签约作家研讨、驻校作家研讨,作家授课、座谈、结对等活动,在新书宣传、评论文章等方面加大对作家的推介力度。未来将在写好时代生活、挖掘地域文化以及文学多样性上下功夫,为书香淄博贡献力量。

5.jpg

宗利华,淄博市作家协会主席,“70后”作家代表,出版长篇小说《盛宴》《佳城》,小说集《水瓶座》《香树街》等17部,有作品被译为英、法、德、西班牙、朝鲜文字,曾获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泰山文学奖、金盾文学奖等。

会议发言:近年来,淄博市作协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坚强领导下,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阵地建设、服务作家、精品创作、深入生活、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市作协每年组织重点作家进行采风活动,主要围绕政府核心和亮点工作、传统地域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振兴战略等内容,深入生活讲好淄博故事。同时,深入挖掘重大题材创作,激发作家创作活力,联合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和淄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对优秀作家作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介。围绕“书香淄博”举办线上作家阅读课、文学讲座课、作家说书等活动,加强文学普及。结合签约制度,大力培养青年作家。淄博作家创作成果丰硕,“文学齐军”品牌越来越响亮。

6.jpg

郝永勃,现为淄博晚报副总编辑。已出版《鲁迅肖像》《春秋鲁迅》《彼岸》《七月沙堡》《平民诗篇》《红楼夜话》《金芦笛》《心事录》《星汉灿烂曾几时》等10余部。

会议发言:“书香淄博”是我们的城市品牌。2008年,淄博日报、淄博晚报推出——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转眼已12年。围绕“爱读书、爱生活、爱淄博”这一主题,立足“齐文化、聊斋文化、红色文化”,邀请了王蒙、莫言、张炜、马瑞芳、刘醒龙、毕飞宇、王树增等文学大家莅临淄博讲述读书的意义,传递文化的力量。

7.jpg

刘培国,1961年6月出生于博山,淄博世纪英才外语学校执行董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1980年7月开始在《淄博日报·孝妇河畔》发表文学作品,40年来共写作散文150余万字,出版有《吉祥高地》《酥锅》《锡壶》《豆豉》《连浆》《促蛰》《鼓当》等散文集7部,散文主要记述淄博当地传统文化。

会议发言:博山是一个兴盛了上千年的老手工业城镇,曾经维系了千百年民众生活的老技艺、老习俗、老店铺、老吃食,尤其是这些老旧事物的载体——驾驭这些老旧事物的把式、匠工相继离开人世,一些很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失。感到自己有一份压力,要抓紧时间,到民众最底层去,去抢救和挖掘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遗存。

“讲好淄博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刘培国对乡土文学有所偏爱,他觉得留住家乡子弟、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来淄创业,非常需要讲好淄博故事。建议在关注纯虚构文学、纯抒情文学创作的同时,在创作导向、政策扶持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乡土纪实文学的支持力度,这样的文学作品更容易体现、表现淄博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基因密码。

8.jpg

杜立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文学》编辑,淄博市作协副主席,淄博市签约作家。著有诗歌集《四月》《我的诗经》,童话集《不是所有的怪物都是坏的》等。

会议发言:纯文学刊物至今还坚持着对文学的最起码的标准。每个刊物也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如何拓宽我市写作者的作品刊发渠道,是我每次外出参加活动都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可以有效地组织一些活动,把各刊物的主编或者编辑请进来,建立一个畅通的渠道,让他们讲讲经验和要求,这对于我市的作家们会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一年两次邀请著名作家走进蒲松龄故居,与我市作家对谈交流,写一写采风文章。这样,既推介了我市作家,又借助他们的作品宣传了蒲松龄文化,宣传了淄博。

9.jpg

魏思孝,淄博市作协副主席、山东省签约作家,80后代表作家,著有《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死法》《嘘,你听说》等多部作品,近些年多写乡村人和事,近期出版长篇小说《余事勿取》、小说集《都是人民群众》。曾获第九届报喜鸟文学领域新锐艺术人物、山东文学新人奖、第四届泰山文学奖。

会议发言:最近三四年的时间,完成了乡村三部曲,作品反应的是鲁中地区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这几年,淄博市政府重视人才引进,建设书香淄博,落实在文化层面,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我本人是签约制度的受益者,解决后顾之忧才能安心创作。作家,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群体,也只有本地的土生土长的作家,对这片土地和生活的人们,更有感情和创作的热情,才能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引进外地人才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当地的人才。

10.jpg

常勇,现任淄博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荣获文化部戏曲艺术“千人计划”、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等荣誉称号,创作了五音戏、吕剧、京剧、八仙戏、电影等十多部戏剧影视作品,获泰山文艺奖等重要奖项。

会议发言:要繁荣文艺创作,培养文艺人才,必须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创作者来说,现实题材的创作要得到高度重视。从熟悉的戏剧创作来说,切实把握好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关系,不断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准,才能突出戏剧、戏曲本体特征,避免政治说教,真正用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人、影响人。

此外,文艺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对文学艺术创作的领导和扶持。比如,提前介入选题策划,确保重点项目不雷同、不扎堆。既聚焦重大题材,也关注凡人凡事;既讲述中国故事,也彰显地域特色。使现实题材创作做出特色,做出风格,做出品牌。

11.jpg

张力,笔名张冰丽,淄博市首批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小说《心赎》《所惧何处》《失格的味道》《在时光深处等你》《失语人》多部作品。

会议发言:市宣传部、市文联对作家的关注度高,每年和山东理工大文学院联合举办文学周活动,聘请许多著名的作家、评论家来淄博讲课,给作家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提升了淄博广大作者的写作水平。 建议从“借力”“合力”“发力”三方面,为宣传淄博助力。淄博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借助活动的力,宣传效果应当事半功倍。所有的文化人,应该同呼吸、同发声、同渲染,制定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步骤、统一的宣传节奏和统一的口径,将淄博的宣传力量融会贯通、步调一致,或许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会后,集体参观淄博文献精品展暨淄博优秀文学作品展

12.jpg

13.jpg

近几年,淄博作家创作成果丰硕,“文学齐军”品牌越来越响亮。短时间内出版、发表一大批精品力作。小说作品有宗利华的《盛宴》《水瓶座》、魏思孝的《余事勿取》《都是人民群众》、郝炜华的《古琴》、张冰丽的《失语人》、孟庆尧的《齐士》》;散文类有郝永勃的《红楼夜话》、周蓬桦的《浆果的语言》;诗歌类有马累《内部的雪》、报告文学类有蒋新的《黑与红》《先行官》、儿童文学类有杜立明的《不是所有怪物都是坏的》等等。一批实力作家在《十月》《中国作家》《北京文学》《诗刊》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作品,形成淄博文学艺术的繁荣景观。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全市作家获各类重要文学奖项40余人次。(摄影/杨忠奎)

编辑:杨冬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