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不但给俺家解了燃眉之急,还鼓励支持俺靠自己的劳动实现脱贫致富。这不,俺引进了玻璃贴花项目,拉着村里几个贫困户一起干,一起脱贫致富!”11月20日,沂源县南麻街道雕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逯厚一一边整理着刚进的货,一边笑着对记者说。
今年49岁的逯厚一因肢体二级残疾不能从事繁重劳动,女儿上大学,儿子上初中,家庭很困难。听说附近的小黄庄村有玻璃贴花项目,他便利用自己空闲的两间房子引进了该项目,建成小微扶贫站点,并从附近找了四五个人干活,这其中就有3个贫困户。由此一来,不仅自己每年增加3000多元收入,还让另外几个贫困户增加了2000多元收入。
“我市作为七个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之一,近年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大胆探索脱贫路径,着力破解重点难题,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保障,补齐短板弱项,积极探索创新脱贫长效机制,推动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淄博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冯丽萍说。
为了给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一个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让贫困户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淄博市利用村内闲置农房、闲置学校和简易仓库,大力发展门槛低、易操作、见效快的加工项目,推动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务工增收。截至目前,淄博市建成“小微扶贫站点”996个,带动9300多名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而桓台县唐山镇唐二村的贫困户张爱云,则通过在当地企业的扶贫专岗工作实现了增收。
一直以来,张爱云与有智力残疾的儿子相依为命。为了方便她就近照顾儿子,桓台县扶贫办和山东桓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桓航物业)联手,为她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保洁岗位。“每天在村里打扫街道,也不耽误干家务活儿,还能每月领到530块钱,吃穿不愁了,俺很满意!”张爱云笑呵呵地说。
“我们已经优先为果里镇、荆家镇、起凤镇、索镇、唐山镇、田庄镇、新城镇等7个镇8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就业专岗,人均年增收7000元左右。公司出资对贫困职工进行免费技能培训,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有一技之长。”桓航物业相关负责人伊艳玲告诉记者,该公司还承担了荆家镇2020年度垃圾收集设施提升扶贫项目,采取租赁合作共赢的模式运作,桓航物业每年支付租赁费31.05万元,用于帮扶荆家镇5个村56户96名贫困群众增收和发展村内公益事业。
据了解,去年桓台县共开发扶贫专岗232个,发放岗位补贴90余万元。每位专岗人员每年可获得3600元至6000元不等的岗位补贴,不少困难群众的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善。
不管是小微扶贫站点,还是扶贫专岗,这都是通过产业扶贫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淄博扶贫产业的建设发展不仅仅停留在兜底的层面,而是正在逐步做大做强,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的司方华今年62岁,曾经在县里一家化工厂打工,一个月工资也就1000多块钱。眼看着村里发展旅游业,来村里的游客逐年增长,2017年,司方华和儿子按捺不住了,决定将自家小院改造成民宿,并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荷岸居旅馆。
“现在儿子是老板,我给儿子打工,每天不出门,在自家小院打工挣钱。”司方华告诉记者,“靠着家里的6间客房,一年挣个七八万不成问题。”
“2014年,我们瞄准了当地5000亩的原生态湿地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到现在拉动了全村80%的村户都开办起了农家乐。”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司国营向记者介绍,“随着东侧紧邻的国际慢城的发展,去年蓑衣樊村集体收入达到了23万元。今年,蓑衣樊村又按照‘吃住行游购娱’的配套发展模式,成立了以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村民入股拿分红。截至目前,合作社纯收入已达到13万元,直接拉动就业200余人。”
原先人均年收入不过2000元的省级贫困村蓑衣樊,通过壮大文旅产业,如今全村从事旅游项目经营人员达500余人,人均年增收10000余元,逐步打造形成了一条现代农业、生态渔业、观光旅游、度假养生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链。
“两不愁三保障”,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淄博市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彻底摆脱贫困的根本。2016年以来,淄博市投入专项扶贫资金6.89亿元,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特色“种养加”、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产业扶贫项目786个,截至目前累计收益1.33亿元,惠及贫困人口20.39万人。其中2020年,投资1.24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