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民宿:层出不穷,助力脱贫攻坚

摘要 随着一个个有关民宿的好消息迎风而来,淄博民宿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淄博,已然成为人们选择出游的新旅游目的地。

从中郝峪村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到齐长城宿集·土峪集暨花园土峪二期启动,再到中国国家地理·淄博营地试运行,红叶柿岩景区迎来成千上万的游客……一个个有关民宿的好消息迎风而来,淄博民宿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淄博,已然成为人们选择出游的新旅游目的地。

特色民宿层出不穷

淄博,南山北水、东古西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乡土风情,发展民宿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近年来,土峪村“咏归川”、红叶柿岩、中郝峪村、牛记庵、蓑衣樊村、韩家窝村、当阳山居、芸弘山房、天鹅湖国际慢城·漫修堂、梦泉山庄、柏树村等众多乡村特色民宿在淄博拔地而起,其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迅猛。时至今日,淄博市已探索出以中郝峪村为代表的“共同致富”模式,以潭溪山为代表的“景区带动”模式,以牛记庵为代表的“高端民宿”等多种成功模式。每逢周末、节假日,各家民宿入住游客爆满,部分民宿甚至“一房难求”。

微信图片_20201114102043.jpg

蓑衣樊村位于黄河南岸,三面环水、植被丰茂,与村东的天鹅湖国际慢城融为一体。在2011年,蓑衣樊村还是省定贫困村,现如今村里开农家乐、开民宿的农户就有30多户,开超市、经营观光自行车、儿童游玩设施、小吃的有70多户。随着蓑衣水乡声名远播,游客多了起来,蓑衣樊村文旅项目、农旅项目不断推陈出新,村里先后成立了合作社,建起了“农村大席”主题的食堂、家庭式个性化服务的养生小木屋和“农村大炕”风格的蓑衣客栈,村内直接从事旅游餐饮住宿服务的超过400多人,农家乐达到80多家。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旅游明星村、网红打卡地,村民们把自己的日子过成了“诗和远方”。

而今年3月刚刚打造完成的漫修堂精品民宿,位于天鹅湖国际慢城景区内,总投资850万元,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采用古代建筑风格,古色古香,上下两层,与旁边的栈道、水系、睡莲、荷花交相辉映。拥有套间、标间、亲子间等不同类型的客房14间。游客可以在这样一处田园万亩荷塘中的民宿中体验慢生活、慢运动。

推动淄博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的又一精品力作——淄川土峪村“咏归川”高端民宿在8月13日开门纳客。该民宿是首旅集团在淄博市首期落地的项目,引入国内旅宿行业龙头行李旅宿集团打造的精品旅宿项目,总投资5.2亿元。一期11套精品高端民宿已打造完成,二期工程于11月1日已启动,共建设52套花园民宿。将持续高标准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水准建设,有效链接高端设计、高端品牌、高端民宿联盟,全力打造“最美山谷”,形成独具土峪特色的宿集打卡地,实现高端民宿与当地民宿风情的相互融合。土峪民宿正用一种“轻奢、轻氧、轻生活”的方式,开启我们对“民宿”全然不同的认知。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新热点,是推进全市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一直以来,市文化和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乡村旅游样板和十大乡村旅游集群片区。突出抓好齐长城和淄河沿线淄川峨庄、牛记庵、土峪村‘咏归川’,博山西山、池上,沂源桃花岛等6大片区26个古村落旅游民宿发展,发挥蓑衣樊带头作用,推进黄河沿线‘慢享乡村集聚区’建设。”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茂松说。

民宿助力脱贫攻坚

民宿经济给农村带来了一股清新活力,民宿的火爆带动了乡村旅游品质和效益的提升,也为村民脱贫攻坚提供了保障。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守着绿水青山的淄博,正用民宿撬动更多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文旅推动城市凤凰涅槃,将淄博打造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市。

齐长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长城,也是淄博的一张名片。在齐长城沿线,星罗棋布地点缀着众多的古村落,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尤其丰富,是淄博市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更是整合生态人文资源、打造高品质生态旅游集聚区的关键区域。近年来,淄博市通过组织“聚焦齐长城”精准扶贫·媒体在行动活动,大力宣传推介齐长城沿线乡村旅游资源,推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沿线村落乡村面貌及产业形态均发生了可喜变化。

微信图片_20201114102039.jpg

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100”新闻发布会上,齐长城沿线的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榜上有名,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为国际旅游减贫事业贡献了范例和智慧。中郝峪,是一个地处鲁中山区深处的典型山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之前,全村共有113户、364人,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近年来,通过采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发展乡村旅游,现在人均年收入达到4.5万元,增长了20倍。

同样,太河镇鲁子峪村过去是出了名的穷山村,全村有127户,210名村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贫困人口180人,被认定为省定重点贫困村。2016年,鲁子峪村利用申请到的100多万元扶贫资金建设了芸弘山房民宿,并组织成立淄博鲁子峪乡村旅游合作社负责管理运营,租用村民闲置的旧房子、破院落来进行集中修缮翻新改造,每年给予村民5000元租金。同时,村民还会免费获得10股股份,年底按股分红,实现了全村共同脱贫致富。

而太河镇梦泉村利用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依托3A级景区梦泉生态旅游区,相继建设了梦泉山庄民宿、幸福嵧民宿等5家民宿,过去靠种地为生的贫困户,如今一下子成为拿房屋租金、务工薪金和收入现金的“三金农民”,而乡村民宿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不二法宝。

“自从山东一方院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在淄河两岸石马段以我们南沙井村为中心打造了民宿及旅游开发项目后,我们村从破旧农宅变成现代化时尚田园民宿,村子变得越来越美,还将项目、人才和新的发展理念引入村里,为村民带来致富增收的机会,为乡村振兴助力。”南沙井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于方强告诉记者。

大项目推动民宿发展

淄博,是一座城市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城市,也是一支没被足够重视的“潜力股”。去年以来,由乡伴文旅集团、上海柿安文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山东华旅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红叶柿岩乡村振兴项目,首旅集团打造的淄川土峪村“咏归川”高端民宿项目,景域驴妈妈集团投资30亿元打造“聊斋奇幻小镇”等重点文旅项目在淄博相继落地开花。淄博国内一流的文旅企业、文旅投资公司、运营管理公司选择来淄博投资发展,这足以证明淄博是一座有潜力的城市、一座具有时尚活力的城市。

要想把淄博文旅“潜力股”变成“绩优股”,源于拓展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顺应发展大势,解构并重构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加力实施“文化+”“旅游+”“文化和旅游+”,加快业态跨界融合,努力满足人们“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愿望。突出推动文旅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兴盛乡村旅游,让游客走进“原山原水原生态”,听着蛙声入睡、伴着鸟鸣醒来,体验“原汁原味原生活”;加深游客对区域自然、文化、风土人情的体验,推动文旅发展业态的“新变化”,为前来淄博的投资商、运营者提供巨大的文旅资源“富矿”。

今年,中国国家地理首个营地项目落户淄博,以深厚的齐文化为根基,深入挖掘淄博自然、地理和历史资源,着力打造国内独特的文化、自然科普以及户外运动的优质目的地。红叶柿岩旅游区通过品牌集群助推乡村振兴,联动周边片区,通过以点带面,以柿岩理想村带动博山城西郊野度假生活,包括石坞村、淋漓湖、岭西村、姚家峪村等乡创振兴示范区,乃至整个淄博市乡村文旅发展和品牌传播,实现城乡共赢、区域共赢的目标。

乡村振兴少不了文化产业助力。继电视剧《绿水青山带笑颜》在红叶柿岩拍摄后,《绿水青山带笑颜》系列电影《庆典之王》和《牛头不对马嘴》也在此拍摄。除此之外,又一部以建设新农村为题材的网络电影《女村官升职记》在淄川区拍摄。影片聚焦了90后青年由城市回归田园,带领村民通过发展民宿旅游等第三产业带动乡村发展、带领村民致富建设新农村,同时还展现了淄博的风土人情、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琉璃产业的深刻内涵。影片中代表性场景均取景于淄川境内的牛记庵民宿风景区、鲁子峪民宿、领尚琉璃厂以及齐山风景区等。

过去无人问津的穷乡村如今已发展成为有活力的民宿旅游村。民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乡村民宿正以淳朴自然的环境、慢节奏的生活理念,由点及面的发展势头,在淄博形成了多个民宿集群,推动了淄博乡村旅游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淄博文旅发展的画卷已徐徐展开,展现出惊艳的容颜和无穷的魅力。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