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教育有为接力前行 民生关切加力提效

摘要 “十三五”期间,淄博市教育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在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等方面成效显著,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教育的社会贡献力不断提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三五”期间,淄博市教育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在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等方面成效显著,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教育的社会贡献力不断提升。

微信图片_20201110171730.jpg

作为民生领域关注度较高的教育,消除“大班额”、解决“入学难”一直是当前的“困局”。对此,淄博市多措并举,树立有解思维,特别是市教育局,对解决“大班额”、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等民生关切狠抓落实,用成果说话,积极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每到放学时段,在张店区齐润小学的人行道两侧,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谈起入学教育,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说:“最好的就是在‘家门口’入学了。新建的齐润小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市民是满意的,这样的民生很给力……”

据悉,张店区齐润小学项目的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周边祥瑞园小学“大班额”问题,满足了居民在“家门口上学”的需求。中心城区是淄博市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20年,淄博市计划建设中小学33所,现在已开工31所,完工21所,新增班数97个,新增学位4480个,招聘教师1116人。

微信图片_20201110171751.jpg

解决“大班额”工作,淄博市坚持“市域统筹、分级负责、一区(县)一策、一校一案”的工作原则,市政府与各区县、联席会议九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夯实了工作责任;把解决“大班额”问题连续纳入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新型城镇化考核、“十个新突破”考核指标体系,列为市重大项目和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建立了解决“大班额”问题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解决“大班额”办公室;建立了周调度、月通报、经费保障、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制度,设立了学校建设进度台账,坚持“问题即报制度”和“倒序排产”管理方式,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狠抓开工、竣工等关键环节,强化督查,聚焦建设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问题;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2015—2020年,淄博市解决“大班额”规划目标任务,各项数据均居山东省前列,防控“大班额”长效机制建设已经见到成效。

教育是民生之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补短板、强弱项、办实事,推动“学有所教”不断取得新进展。对此,淄博市教育部门加快推进乡村学校薄弱环节改善和提升工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改造学校63所,开工校舍面积10万多平方米,竣工率接近60%;设备购置完成率56.20%;2020年12月底,将全部完成规划任务。

微信图片_20201110171755.jpg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幼有所育,让每一名少年儿童都能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茁壮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心愿。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和中心城区的“虹吸效应”,更多年轻人愿意到中心城区买房,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城区入园压力剧增。同时,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群众不仅仅是满足于“有园上”,更多的是关注“上好园”,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对此,淄博市教育部门协调加快推进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增,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幼儿园”。“十三五”期间,淄博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53处,投资21.5亿元,增加学位5.2万个。聚集中心城区,形成部门推进合力,确保配套园政策落地落实,通过整治新增普惠园118处,增加普惠性学位3.2万多个,淄博市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9.14%。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在我国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现代化强国背景下,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保持与发挥城乡教育区域性特色与优势,支持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十三五”期间,淄博市在实现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开展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创建,已实现市级评估全覆盖。重点通过推进城区和农村学校结对子,淄博市共组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222个,义务教育发展共同体127个,覆盖所有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以信息化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辐射,淄博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已经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触控一体机、投影等大屏多媒体设备覆盖到普通教室。淄博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通过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淄博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发展、抓未来。淄博市上下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始终把教育放在突出地位,下功夫深入基层察看实情,加大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力度,优化教育基础配套,提升课程特色品质,不断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宓家峰 张新明 张磊)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