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黑的是驻村干部的脸,映红的是贫困群众的心;爬弯的是驻村干部的腿,蹚出的是党与群众的情;磨糙的是驻村干部的手,结出的是脱贫致富的果。”这是驻村扶贫工作的真实写照。
2018年11月5日,李富培走进了云南省红河县,作为兵器工业集团派驻到宝华镇朝阳村委会的驻村第一书记,开始了在这个哈尼族山村的驻村扶贫生活。一路行来,李富培的心情如同山间的道路一样跌宕起伏,既充满了对新岗位的憧憬,又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一年多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李富培在这段时间里变黑了,但更精神了,脸上的笑容依旧,但多了一份干练。“哈尼族山寨中的小个子兵工驻村第一书记”成了他的标签,而他也成了把兵器工业集团与山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用脚步丈量乡村
到任之初,李富培把摸清情况作为履职的第一要务。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他对朝阳村委会所辖的9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1095户农户的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熟知朝阳村委会所属的耕地、林地、幅员、海拔、平均气温、年降水量、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等信息。朝阳村委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0户1163人,他一户一户分析致贫原因,并进行分类归档,整理形成了因缺乏技术致贫、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缺劳动力致贫、因学致贫等分类档案,为精准施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和群众打成一片,李富培学说哈尼话,学唱哈尼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家各户的情况,备注上可以采取的扶贫措施和方案。一年间李富培走遍了朝阳村委会所属的各个自然村,他经常开玩笑说:“我是在用双腿丈量我们的美丽乡村。”
找到摆脱贫困的“金钥匙”
扶贫最重要的是引领贫困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把摆脱贫困的“金钥匙”交到群众手上。李富培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制约朝阳村委会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路。朝阳村委会依山而建,从村民家中到田间地头大部分是石子路、土路,几百年来耕种靠的是人背马驮,生产效率低下,群众劳作艰辛。他起草了朝阳村委会“小落孔村入村道路及撒玛坝梯田南端生产道路硬化”项目建议书,通过各种渠道向上级反映情况。一时间,从村委会到乡政府、各级部门和县政府都能看到他忙碌奔波的背影。
红河县的高温,让他的衣服被汗水浸透;崎岖的山路,让他每天往返各地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他没有一句抱怨,用他的话说:“只要能解决路的问题,就算跑断腿也值得。”在他的建议下,驻地党委政府通过了道路修建计划。“朝阳至小落孔村”“龙施至小落孔村”“龙玛至小落孔村”“小落孔村至戈午水沟”产业道路立项,并于2019年竣工验收,结束了村民人背马驮的生产方式。
2019年,撒玛坝遇到了多年未遇的大旱天气,朝阳村委会所辖区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田里没水了!”村民火急火燎地跑到村委会反映情况,李富培放下吃了一半的饭,跟着村民一起到现场查看情况。在进行了实地勘察后,李富培先行垫资购买了水泵,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和群众昼夜泵水,解决了农田缺水的燃眉之急。随后又购买了水管、水泥,组织实施了生活用水引流工作,修复了朝阳村生活用水蓄水池,缓解了朝阳村群众用水难的问题。
加强“路”与“水”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更是为朝阳村委会大力发展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乡村振兴在路上
龙施村的石文祥户,是危房提升改造过程中的“钉子户”。李富培带领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多次入户做思想工作,虽然一次次碰壁,但他们毫不气馁,最终使危房清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住上漂亮房子的石文祥每每见到他都会笑眯眯地主动打招呼,聊上几句。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李富培常常念叨着这句话。为真正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走上致富路,他绞尽脑汁想办法,对于有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技术帮扶、劳动力输出等方式提高收入,对于没有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政府兜底、申请社会资源救助等方式解决生活问题,对于因学致贫的,积极联系助学资源,通过多种手段使每一个贫困户都能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
面对“互联网+扶贫”项目,很多农户们不理解,李富培一户一户地做工作,给大家解释什么是互联网经济,怎么通过网络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等等,磨破了嘴皮终于让大家对互联网有了初步的认识。合作社与扶贫基金会电商平台的对接也提上了日程,打通这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必然会为朝阳村委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李富培越干越有劲,每当有领导赴红河调研、检查工作,他谈的都是扶贫、谈的都是他对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的建议,对个人的问题只字不提。正是以这样一种干劲和精神,他带领朝阳村委会干部、党员积极落实脱贫攻坚惠民政策。2018年和2019年共计减少建档立卡贫困户145户577人,使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年末的13.58%降到了2019年年末的1.43%,降低了12.15个百分点。
会说哈尼话的小个子兵工“李书记”被驻地群众从村头喊到了村尾。如今,红河县已经实现了脱贫,但乡村振兴的道路还将继续,李富培仍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