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夫妻夜市摆摊创业 跟上淄博夜经济浪潮

摘要 经历了春天的短暂停歇之后,如今以夜市为代表的街头生活正在逐步复苏。夜经济是增长的新动力,更是百姓生活日益丰富的缩影。

96.jpg

带着口罩和帽子,额头上汗水不断,50岁的王源一手掂锅,一手拿勺。6月6日18:00左右,24小时营业的柳泉夜市里已经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充斥着小龙虾和各类炒菜的香味,各摊位前坐满了食客,王源的摊位源圆排档也在其中。

王源从16岁开始做厨师,一直在酒店工作,做到特级厨师。妻子付娥,原来是一名妇产科护士。夫妻二人退休后在学校承包食堂的窗口,但因疫情原因今年一直没有营业,后来在网上知道了要建柳泉夜市这个消息后就在第一时间报了名。

“当时是90多人一起报名,然后摇号,没想到就中奖了!”付阿姨说着脸上有止不住的笑意。

他们经营的是时令炒菜,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炒土豆丝、炒花蛤、炒豆皮和煎青鱼,被称为“老四样”。王师傅负责炒菜,妻子负责点菜、送餐、结账、收拾。虽然是第4天出摊,但已经有不少“回头客”。

早上5:00多,王师傅就骑着三轮车出发去贾庄蔬菜批发市场买菜。

“土豆要这种个头大,颜色浅的,炒土豆丝比较脆。”

“茄子要这种匀称的,又黑又紫的这种新鲜。”

“西红柿要闻一闻,有西红柿香味的更好。”

闻一闻,捏一捏,尝一尝,不一会儿,三轮车的车斗里就装满了挑好蔬菜和肉。

上午7:00多,王师傅就开始摘菜,用勺子给土豆去皮,茄子削皮,芹菜去叶,动作干净利索又迅速。

“土豆得多洗洗,等会切完也得再用水泡着。这韭菜得一小把一小把地洗,做餐饮就得对顾客负责。”付阿姨边洗着手里的菜边说。

付阿姨把菜洗好递给王师傅,王师傅再把菜整齐地切好,两个人有条不紊地做着手中的工作,你递我接,配合默契。

“结婚这么多年,我基本没切过菜、做过饭,厨房的事基本都是他的,我也就是刷刷碗。我们家吃饭都是点菜,孩子想吃什么他都能给做好,后来孩子出去上大学因为饭菜不合口瘦了30多斤。”说起自己的丈夫,付阿姨有些不好意思但又很自豪。

中午12点,王师傅和付阿姨带着准备好的食材来到摊位,做准备工作。扫地、擦地、桌子擦得反光,每一个垃圾桶都套好垃圾袋……付阿姨把退休前做护士时爱干净的好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而王师傅负责炸鱼,将蔬菜摆盘,再用保鲜膜都封好,做好当天的实物菜单,让来的食客能更加直观地看到菜品。

“没记住你们店的名字,但记得你们的厨师,还是老四样!”

17:00左右,源圆排档迎来了第一桌客人,还是“回头客”。

“这是第4次来源圆排档吃饭,这里的菜味道好,干净,而且还便宜,今天就又和同事一起过来了。”正在吃饭的张大哥说。

陆陆续续人越来越多,气温高,空气中弥漫着油烟味,地面有些滑。付阿姨越来越忙碌,有时候会出现上错菜的情况,但付阿姨都是笑呵呵道歉,再送一盘“白糖西红柿”,食客们也都不计较。

王师傅一直带着口罩和帽子,又围着灶台炒菜,额头上的汗止不住,只能用袖子擦擦。一直到晚上8点多,终于有时间能坐下休息下,其左胳膊上贴着的膏药也沾满了油渍和汗水。

凌晨2:00,最后一桌客人离开,付阿姨把桌上的垃圾都收走,又重新把地面打扫干净,把客人留下的水瓶和易拉罐都踩扁装到袋子里。王师傅把厨房的厨具和剩菜都收拾好,夫妻二人一天的工作才终于结束,然而距离他们新一天工作的开始已经只剩3个小时。

“在夜市工作确实很累,但想着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多做一点,也是希望能多挣一点。今晚上一共来了11桌,忙忙碌碌到凌晨赚了500多,心里很开心,也很满足,这也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给了我们机会。”

经历了春天的短暂停歇之后,如今以夜市为代表的街头生活正在逐步复苏。夜经济是增长的新动力,更是百姓生活日益丰富的缩影。随着政策松绑,淄博通过实施多项刺激消费措施,鼓励当地发展“夜经济”,激发市场发展活力,淄博的夜越来越迷人。而在让城市烟火气回归的同时,不仅缓解了就业压力,也方便了居民生活,促进了居民消费。人们也期待夜经济快步提升,为淄博城市发展再添一张亮丽的夜色名片。

编辑:王蓓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