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淄博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方面再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激励,是继2017、2018年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和督查激励后,第三次获此殊荣,且是此次淄博唯一一项获表扬事项。激发动能转换活力、搭好链接高端“平台”、以生态思维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全市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采取有力措施,坚持“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加力提速。
激发动能转换活力 传统企业华丽转身
今年5月12日,山东东华水泥有限公司与阿里云北方区工业能源行业正式签订联合推广“水泥工业大脑”合作框架协议,为水泥生产植入大数据、物联网“工业大脑”,实现了水泥生产企业向服务型平台华丽转型。信息化赋能为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是最生动的实践。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淄博在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化存量方面,通过优化技术工艺、优化产品体系、优化产品质量、优化产业链条、优化产业效益“五个优化”,对绿色化工、机械制造、新兴建材、特色纺织、轻工、陶瓷琉璃等传统产业进行全链条全流程改造。2019年实施了323项市重点技改项目,60个项目列入省技改导向目录,40%以上的重点企业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育建设了15家智慧工厂、117个智能车间,上云企业突破6000家,“两化”融合指数稳居山东省第一梯队;在高端引领扩增量方面,淄博聚力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谋划实施“四强”产业攀登计划,推动“四强”产业规模化攻坚。扎实推进总投资3519亿元的348个省市重大项目建设;在聚力规模“增厚度”方面,实施“旗舰”“雏鹰”企业培育工程,开展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培育行动,对100户领航企业和200户潜力企业精准扶持。
搭好链接高端“平台” 为产业发展做乘法
据了解,淄博围绕吸引集聚高端要素资源,积极链接市外资本金融、产业孵化、科研机构等高端平台,高标准打造各类平台载体,做活做足产业发展乘法。
搭建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齐鲁数谷产业园、黄三角物联网产业园、爱特云翔等一批数字经济平台和企业加快壮大,互联网、软件信息、研究和试验发展等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均在25%以上。提升11个智慧物流园区,加快陆铁海多式联运内陆港和区域物流中心建设,A级物流企业三年新增数量居全省第二位。
搭建资本金融平台:规划建设金融街,建成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40家金融机构、2319家企业入驻。打造科创金融新高地,与盈科资本共同设立200亿元科创母基金,加强与洪泰资本、山东省财金集团等合作,加快形成产业培育特色优势。
搭好园区承载平台: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和9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功能迭代;淄博经开区布局建设齐鲁数谷产业园,助力数字经济快速起步;桓台县氟硅材料产业园以中国氟硅行业龙头企业东岳集团燃料电池膜为牵引,开展上下游产业链招商,将打造成为千亿级专业园区。
搭好创新研发平台:全市拥有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93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66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10家,上海交大、山东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等高校院所相关研发机构落户淄博。
生态思维优化发展环境 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圈
为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圈,淄博围绕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开展工业投资项目“1+N”审批制度改革,项目审批时间压缩80%以上。出台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措施”,市政府透明度在全国49个较大的市中列第9位,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列第20位,“淄博速度”“淄博效率”“淄博服务”品牌加速形成。
建成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2.63%,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增长13.8%,列全省第4位。出台“人才金政37条”,实施顶尖人才突破等13个引才育才专项计划,2019年引进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泰山系列人才等23名高端人才来淄博创新创业,蓝色人才专项入选数量列全省第一。
此外,淄博出台以《关于构建新旧动能转换政策体系的意见》为统揽,以工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政策为支撑的“1+N”政策体系。围绕优化要素配置,实行“亩产效益评价”改革试点,引导资源要素向高产区域、高端产业、优质企业集聚;分类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积极为产业转型腾挪资源空间。加强政策宣传推送,依托“淄博改革”“淄博政策汇”“十万企业家培训”等平台载体,拓宽企业掌握和利用政策途径,赋能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淄博样板。(赵晓雯 徐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