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长在树上的蔬菜,如何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点?
2009年12月28日,“张庄香椿”这个植根于淄川,并由当地人民世代种植食用,素有“树上蔬菜”、“黄金蔬菜”美称的香椿产品获得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中国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而张庄香椿也是中国第一个香椿芽有机食品品牌,是淄博市首家获得酱腌菜出口卫生注册证的产品。从那时起,张庄香椿有了一张独一无二的名片,标示其生产过程中的特定人文技艺和自然资源价值。如今,张庄香椿走出了大山,正以优越的产品品质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挖掘产品价值“土产”变“特产”
地理标志作为一项知识产权,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特定区域、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形成了商品的特定特征、质量和信誉。张庄香椿主要分布于淄川区张庄乡等10个乡镇,这里地处淄川区东南部,位于淄博市饮用水水源地太河水库上游,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不仅满足了张庄香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还能增强植株的抗病性。由于远离城镇和工业基地,农户们都饲养家禽,丰富的农家肥滋润着香椿,又因其特殊气味无需防治病虫,保证了张庄香椿的纯天然。再加上当地丰沛的降水、适度的气温、长达半年的无霜期、昼夜温差大的半湿润温凉气候以及丰富的光照资源,成就了张庄香椿“黄金蔬菜”的美誉。
观张庄香椿的外表,芽苔粗壮,嫩叶肥大,因叶芽颜色呈棕红色,又被称为红香椿。虽然成熟时间比普通香椿晚上10天,可脆嫩多汁,渣少味甜,无苦涩味的口感决定了它的品质。据介绍,张庄香椿营养成分丰富,富含粗蛋白、维生素C、多种微量元素和17种氨基酸,经过炒食、油炸及腌制后,营养成分的保留率达95%以上。
创新思路椿芽实现“草变金”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张庄香椿,也阻碍了张庄香椿走出深山,走向市场。从前,每到春季采摘时,山里的老百姓都因销路发愁,过了黄金时期,绝大多数香椿烂在了深山,化作草肥。2005年8月,淄博商厦与张庄乡政府下辖的梨峪口签订了70年的荒山承包合作协议,将野生香椿芽通过自身平台运作销售。后来,淄博商厦远方有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在当地建立香椿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超市”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农产品由原产地直供超市。
淄博商厦远方有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乔海涛告诉记者,公司打破张庄香椿采摘、加工的传统模式,聘请专家现场技术指导,开发出了脱水香椿、速冻香椿原浆、香椿酱、辣味香椿等一系列香椿产品。其中,速冻香椿原浆、脱水香椿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而这些产品都是创新的成果,将过季香椿变废为宝,真正实现了香椿的两季采摘,仅此一项便带动基地1560户农户平均年增收3600元以上。
5000亩有机香椿深加工项目、出口香椿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及产业化项目承担了国家级“星火计划”;“张庄香椿”纳入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19年“张庄香椿”被评为淄博市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远方牌”有机食品纳入山东省首批知名品牌目录;公司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从一片香椿咸菜到中国地理标志“张庄香椿”的创建,远方公司实现了带动一个行业,致富一方百姓。乔海涛告诉记者,远方公司通过丰富香椿产品种类,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实现农户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为保护、发展好香椿产业,公司成立张庄香椿基地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按照出口技术标准和国际标准,制定了张庄香椿出口农产品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及生产技术规范,为推行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标准,形成较为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
农产品走出了大山,将声誉和生机带了回来。十年间,当地生态农业建设已开花结果,除了香椿还增添了小麦、杂粮等上万亩有机食品基地,“远方”牌系列农产品不仅在淄博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地位,还远销其他国家。“我们将研究制定系统科学、行之有效的运作方案,使张庄香椿品质标准化、基地规模化、产品产业化、运营规范化,利用好、保护好、发展好张庄香椿,使它真正成为淄川区西河镇的名特产,成为在全国叫的响、能真正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名片。”乔海涛说。(记者 商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