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视角看淄博老工业城市70年

摘要 70年风云激荡,70年栉风沐雨。老工业城市淄博与新中国同向同行,一组组财经数字,一个个历史节点,一项项重大改革,一次次机构变迁,记录着淄博在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和步入新时代的历史进程和发展变化。淄博,一座...

微信图片_20191008150721.jpg

70年风云激荡,70年栉风沐雨。老工业城市淄博与新中国同向同行,一组组财经数字,一个个历史节点,一项项重大改革,一次次机构变迁,记录着淄博在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和步入新时代的历史进程和发展变化。

淄博,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同心协力、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成就斐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进入新时代,淄博吹响了转型发展、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号角。回望历史,我们壮怀激烈;放眼未来,我们豪情满满。历史作证,我们必将无愧于这个新时代。

产业 “一二三”迈向“三二一”

1949年,淄博市人均GDP仅为56元,1984年超过千元,1996年超过万元。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GDP年均递增过万元。按可比价计算,70年来全市GDP年均增长10.7%,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全市GDP年均增长11.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淄博经济发展实现了由主要依靠第一产业推动转变为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共同推动。三次产业由1949年的“一二三”逐步优化迈向“三二一”的产业格局。70年来,第一产业比重回落了47.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2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2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同时,全市现代工业体系日益完善。

1990年,我市将第三产业首次纳入全市经济发展战略重点,服务业发展换挡提速,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2%,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0.6个百分点。“十一五”以来,形成了以淄博保税物流园等为代表的现代物流集聚区、以淄博卓创资讯科技产业园等为代表的电商产业集聚区、以1954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集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集群发展优势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新经济、新动能快速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兴起,服务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淄博企业股份制改革开全国之先河。

1984年,周村镇长行村在全国率先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被中央部委誉为全国股份制改革的先行者。1988年,周村区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同年,山东农药厂和中国第四砂轮厂改组,并作为全国第一批股份制试点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1993年,淄博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成立,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交易技术最先进、管理最规范的场外交易市场,先后有56家企业挂牌交易,注册股民50万人,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2010年,省级股权交易市场——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在淄成立,有力促进全省中小企业投融资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到2018年底,淄博市有26家上市公司、28只股票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交易,“新三板”和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累计分别达到56家和603家。“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落实体系的淄博实践”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创新40案例”。

财政 从生产建设型财政迈向公共财政

微信图片_20191008150730.jpg

70年来,淄博财政实现了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历史性转变,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完善,财政政策职能作用持续增强,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

建国之初,我市经济基础非常薄弱,1949年地方财政收入只有0.1亿元,2008年突破100亿元,我市正式成为“百亿元”大市;此后仅仅3年的时间,全市财政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到2015年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17.93亿元;2018年达到385.23亿元。70年来,全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68%,规模增长了近3800倍。

在财政收入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财政支出规模也呈现了跨越式发展。1949年全市财政支出仅为147万元,1979年突破亿元,新千年后支出规模快速增长,2004年达到62.55亿元;2006年突破100亿元,2010年突破200亿元;此后仅用6年时间,支出规模实现翻番,达到418.43亿元;2018年,达到474.63亿元。70年来,全市财政支出年均增幅达到16.24%。其中,教育、医疗、社保等重点民生支出分别由1949年的47万元、5万元、13万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100.67亿元、40.85亿元、54.92亿元,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

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要求。市财政部门表示,坚持政策集成、投入保障、要素叠加,不断增强财政服务发展效能。要聚焦市场化,打造资本及投资平台,打造政策性融资担保平台,打造物理载体平台,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能。聚焦法治化,增强财政资金规范性,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严格执行罚款处罚备案制度,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完善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财政资金分配到哪里,预算绩效管理就跟进到哪里。聚焦专业化,提升财政管理效能,突出做大综合财力规模,突出做精财政政策,突出深化“有解思维”,抢抓政策机遇、优化实施路径,助推稳投资、稳增长、稳预期。

外贸 总量从几十万抵近千亿

2019年9月24日,又一列满载着建陶、机电产品的中欧班列从淄博保税物流园区驶出,将“淄博造”运至“一带一路”中亚四国沿线城市。

淄博海关数字显示,2019年1—8月份,淄博始发的“齐鲁号”中欧班列共计开行178列,计16387标箱、18.92万吨,监管货值29.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8、13.06倍。201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总量接近千亿,达到950.7亿人民币。今年以来,我市出口商品多达2000多种,遍布全球五大洲183个国家和地区。

时光退回七十年。建国初期,淄博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如蛋类、绸缎、蚕丝等,出口方向也仅限于原苏联、越南、朝鲜、蒙古和东欧几个国家以及港澳地区。1952年,全市的出口额仅为32万元;1965年,全市出口商品收购额为3256.6万元,与1957年相比,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02%提高到3.46%。

改革开放春风起。1978年,淄博开始大力发展“加工贸易”;1979年,全市出口额越过亿元大关;1985年,外贸部门从流通领域直接进入生产领域,计划经济逐步被市场经济代替。我市的出口商品发展到206个品种,贸易关系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1年,中国顺利加入WTO。淄博外贸进出口在不断扩大总量的同时,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效益型增长。2008年,淄博正式入围全国外贸百强城市,从2012-2018年,进出口总额持续保持在每年30%的增幅,201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950.7亿人民币,出口额比1978年增长近410倍。

2018年10月,全省首列“齐鲁号”中欧班列由淄博始发,截至目前共计开行188列,大批量的汽车配件、陶瓷、机械设备等商品顺利通关。

日前中国海关公布的2018“中国城市外贸结构竞争力30强”名单中,淄博摘得第19位次,出口产品离散度位列全国第7位。

“从建国初期的出口总量仅有几十万,到现在全年进出口总额接近千亿,从种类单一、低附加值的传统农副产品到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淄博外贸实现了总量到质量的全面跃升,全市开放型经济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淄博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税收 政策红利几何式增长释放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一系列税收改革不断深化,淄博税收一年一个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收入已由2009年的254.82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623.03亿元,年均增长10.44%。同时,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助力转型发展。

70年峥嵘岁月,税收从最初的徒步收税,到后来的骑着自行车、摩托车收税,再到现在的“网上”办税;纳税服务从早年的起身让座一杯茶,到后来的面对面办班,再到如今的“掌上”税务,演绎着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精彩。税务机构从1994年国税、地税分设,到2018年又合并成“一家”,彰显出税收体制改革大刀阔斧,国家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2018年新税务成立当年,全市完成国内收入623.03亿元,同比增收51.94亿元,增长9.09%。同时,经济税收协调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其中,第二产业完成税收399.95亿元,同比增长13.24%。其中,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行业分别增长94.58%、11.66%,合计增收9.7亿元。第三产业完成税收198.85亿元,其中,商业完成51.22亿元,同比增长33.27%;房地产业完成59.94亿元,同比增长27.54%。

淄博市税务部门不忘“为国聚财,为民收税”初心使命,特别是新一轮减税降费“红利”,为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注入了磅礴力量。2018年,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落实税收优惠及结构性减税政策199.19亿元,其中,扶持小微企业、改善民生减免税收146.46亿元,同比增长13.18%。在全省率先推行出口退税“同城通办”试点,涵盖业务域3大类16项业务,办理退税34.49亿元,有力推动全市“走出去”企业海外“腾飞”。

“只有思想上的破冰,才有行动上的突围。全市税务部门将按照市委‘五个转变’的要求,打好思想解放主动仗,将税收工作的着力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更加注重收入质量,更加注重结构优化,更加注重税收贡献率,以纳税人满意度持续改进工作,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体现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大担当。”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淄博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中的表态掷地有声。

民营经济 从“椽子”到“顶梁柱”

微信图片_20191008150734.jpg

2019年9月19日,在全市企业家大会上,市委书记江敦涛对淄博企业家的拼搏奉献、奋斗进取给予高度评价,并特别点到了东岳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建宏、金城医药董事长赵叶青、新恒汇董事长任志军、卓创资讯董事长姜虎林。四位企业家均来自民营企业。

“淄博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全市开展城乡经济‘挂网联’活动,乡镇企业开始起飞。80年代后期,全市乡镇企业按所有制分为乡镇办、村办、联户办和个体办四种经济成分,其中乡镇办、村办两级集体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村办企业总收入、总产值最高,成为乡镇企业的主力。”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民营经济发展进程中,淄博一直走在前沿。1992年11月,为配合我市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试验,全国首家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在我市设立,累计为全市80多家乡镇企业投入1.6亿元,帮助10余家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走在了全国前列。

进入二十一世纪,淄博民营经济速度与质量齐头并进、飞速发展。2001年到2012年末,全市民营企业共有35000户,占到全部企业总数的90.76%,就业人口占到全市就业人口的百分之60以上,相当一部分结构性失业人员进入民营企业就业。

在规模总量占比不断扩大同时,一批在行业内具有领军地位的民营企业快速成长起来,成为淄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日前公布的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我市汇丰石化、金诚石化、清源集团等四家企业上榜。截至目前,民营经济为淄博市贡献了55%的GDP、73.5%的投资、70%以上的税收,占市场主体的98.6%,成为淄博经济顶梁柱。

市场监管 小商标折射品牌大战略

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市市场主体总量达45.1万户,其中企业12.3万户,个体工商户32.2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0.57万户。民营经济实力飞速提升,截至2018年底,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44.4万户,注册资本金数额6507.6亿元。

自1979年恢复商标统一注册体制,1980年我市才注册了140件商标;到2018年底,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44655件。国外注册商标也从无到有,2018年底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84件。

2008年,全市第一件地理标志商标——“高青大米”成功注册。“淄博陶瓷”作为山东省第一件工业品地理标志商标,为整个淄博陶瓷行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强力助推作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也逐渐扩大。截至目前,我市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总量分别达到91件、47件,均位于全省第4位。2018年,全市4件加工品地理标志商标实现产值约6亿元;43件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实现产值约63.2亿元,占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的23.5%,涵盖了农林牧渔四大行业37个品种,许可使用土地(水域)约48.5万亩,涉及农户14.9万户。在43件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中,年产值过亿元的8件,1000万元——1亿元的8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下的27件,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和产业化。

今年是各级市场监管新机构及新机制全面运行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党建统领、守住底线、营造环境、促进发展、创新落实”基本思路,找准新定位,担当新使命,强化全融合,展现新作为,奋力开创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商业 聚焦淄博商厦话今昔

淄博的商业变迁翻天覆地。

淄博第一家百货商店,要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当时的三马路上,60多岁的淄博人还会记忆犹新。1985年,六层高的淄博百货大楼,在老城区中心开业。随后几年里,张店最早的几大商圈开始出现,淄博商厦、百货大楼、公园商场、华夏商场等,成为淄博最早的人气地段商圈。

1995年12月30日,淄博商厦诞生。开业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占当时中心区商业零售总额的75%,一举跻身国内零售业百强行列。20多年来,淄博商厦与淄博人民如影随形、血脉相连,恰守“诚信经营,奉献社会”,被誉为“淄博人民的商厦”。

作为享誉国内零售业的驰名企业,淄博商厦零售板块现拥有商厦总店、淄博新玛特、邹平新玛特等5家主力零售店及20余家超市、家电连锁企业。淄博商厦注册商标“zbcb+图形”荣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零售百货业仅有的两个驰名商标之一。

随着淄博一批批新商圈逐渐成型,一个个商业综合体缤纷亮相,淄博商厦在竞争中奋力前行,凭借多元化发展战略和“抛物线再造理论”取得重要突破,立于不败之地。

经过多年奋斗,淄博商厦集团成功挺进汽车销售服务业。汽贸集团已经成为山东省代理优质品牌最多、经济效益最好、服务功能最全、品牌美誉度最高的乘用车销售服务专业集团。

2007年,淄博商厦集团开始在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注资,进行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项目建设,使原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3A级景区晋升为4A级景区,再到国家5A级景区,跻身国家一流景区行列,并于2017年进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成为世界级自然旅游资源,有力支援了西部建设,带动了当地农牧民致富,促进了民族团结。

今天,淄博商厦现已形成零售、汽车销售服务、旅游、生态农业四大主力板块,并涉足生态农业、保险代理、典当、担保、文化、物业、国际贸易等多个关联行业。

在几十年的时代变迁中,有些老商圈、“老字号”或消亡或转型,逐步被茂业天地等新型业态所取代。“淄博商厦”这个用诚信打造出来的金字招牌,24年风雨兼程,亲历和见证了淄博商业发展的轨迹,更以凤凰涅槃的姿态诠释了淄博商业的辉煌。

编辑:101978509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