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1个省份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出炉,山东这个“北方经济”的代表低于全国平均GDP增速引发关注,山东的“空笼期”到底有多长?“新鸟”何时能生蛋?按照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规划,山东如何度过“空笼期”阵痛?
关停42.5%化工企业 换来高端化工“新鸟”
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实际增速为6.3%,10个省市未达平均增速,其中山东实际增速为5.4%。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山东,也正经历着“腾笼换鸟”的阵痛。
在淄博市临淄区,历经四轮环保安全整治,临淄区化工企业从2000多家降到目前的300多家,2019年计划压减至100家左右,而化工占临淄工业总量的70%。2017年在环保风暴下,淄博执行了号称全球最严排放标准,到2018年1月,全市建陶行业70%产能被减掉,只剩下40家企业。
山东省经信委网站显示,自2017年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行动开展以来,截至2018年8月,山东已经关闭转产化工企业620家,停产整顿2614家,占全省化工生产企业的42.5%。今年上半年,淄博、济南、烟台、青岛等多市连续发布了一批拟关闭淘汰化工企业名单,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上了名单的化工企业数量已超千家。
作为化工大省,山东16个市都有化工园区。如今,经过整治后,山东的化工园区已从整治前的199家整合到85家,数量下降58%。
山东省经信委网站显示,2017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842.1亿元,利润1803亿元,今年上半年为14241.5亿元,利润799.8亿元。
高端化工则是山东着力培养的“新鸟”。今年1月,山东省发改委公布了2019年120个省重点项目,其中包含8个高端化工项目。6月,公布500个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二批优选项目,高端化工项目50个,新能源新材料项目82个。在今年6月山东召开的创新驱动发展院士恳谈会上,山东的一批煤炭、化工企业和院士们签约,落地了一大批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
淄博建陶产业在“腾笼”之后,正在“换壮鸟”。2018年,淄博市与海尔COSMOPIAT签约,运营淄博建陶产业示范园区,这个园区是山东第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海尔正在把一个全球家电巨头30多年的工业积淀——设计、制造、信息化、供应链能力,工业APP,公共算法、模块等能力跨界复制给中小企业,让他们从工业1.0、2.0迈向智能制造时代。首个入园改造的建陶企业新金亿成为建陶行业首个智能互联工厂,被工信部评为“灯塔工厂”。
这些做法,走的是把自家“母鸡”培养健康,继续“下蛋”的路子。
平台思维打造产业集群 催动产业裂变式发展
同当年广东一样,在“腾笼”的同时,从去年开始,山东各市开始了一连串的招商引资动作,一大批大项目签约。不过,这些项目要等到完全落地后,才会慢慢反映到GDP上。
而对标深圳的青岛,在不同时代背景、产业背景下,采取了与10年前的广东截然不同的战略,在平台思维下,通过缔造新的生态格局,加快“腾笼换鸟”的步伐。
今年8月7日,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到青岛城阳区、高新区调研时的讲话清晰地透露出这一思路。
“不是有几个企业就有几个产业,集群化发展才是产业。”王清宪强调,主导产业要聚焦,聚焦才能聚力,才能精准发力,要用平台思维打造产业集群,提高整合资源要素能力,催动产业裂变式发展。
8月3日,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汤晓鸥到访青岛,介绍了助推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系列思路。这是继华为之后,青岛邀请的又一个为全市设计产业链的行业领军企业。
启迪仨月落地69个项目 青岛获取加速度
启迪控股被媒体誉为青岛选定的首个“平台构筑者”。启迪团队3个月内在青岛落地了69个项目,涵盖海洋产业、量子技术、数字及人工智能,国企混改、能源环境、网络安全,基金等多个领域,预计今年年底前,启迪控股落地项目会超过100个。
作为平台型企业,启迪拥有超过300个创新基地,有一套完整的科技产业垂直孵化体系。青岛看重启迪,正是因为启迪全球化丰富的创新科技资源要素与平台。启迪这棵“大树”一旦在青岛扎根,将对青岛的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而济南,正致力于打造北方总部基地,促使经济发展质量更强、速度更快。
截至目前,济南已认定126家总部企业。但是,把“鸟”引过来了,至于“小鸟”能否长成“大鸟”,“壮鸟”是不是适应这个笼子,还需要时间,需要山东从人才引进、投资环境、行政效率、国企改革以及文化氛围等诸多方面下真功夫,“腾笼换鸟”才能真正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