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村医】张聿涛:3个月上门诊治100余次

摘要 在担当淄博市第四批“第一村医”近3个月来,他天天都穿梭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一个月内磨坏了一双鞋,面对村民期盼的眼神,这位年轻医师的脚步从未停歇过。“山里的路太难走,到卫生室的路虽近却难,一两公里可能在...

在担当淄博市第四批“第一村医”近3个月来,他天天都穿梭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一个月内磨坏了一双鞋,面对村民期盼的眼神,这位年轻医师的脚步从未停歇过。

“山里的路太难走,到卫生室的路虽近却难,一两公里可能在市里不算什么,但对于生活在山里的老人们来说却好比登天,我一定要多走点路,让老百姓少跑些腿……”这是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派驻到沂源县西里镇蝙蝠峪、公家场和石拉三个村“第一村医”张聿涛大夫驻村后最大的感受。

5.png

为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张聿涛顾不得家里的温馨,一头扎进了山沟沟里,在到任之初的一个半月里就巡访了三个村的每个角落,凭着平均每天步行近10公里的韧劲,一个月就磨破了一双鞋,摸清了三个村的村民健康状况,近距离了解到群众的就医需求。针对重点人群,在巡诊过程中,张聿涛都是帮他们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并积极协调提供就诊和转诊绿色通道,实实在在去解决重点人群“看病难”的问题,还兼顾了科普宣传和卫生健康政策的宣传工作。近三个月来,根据村民的就医实际需求,通过巡诊、健康讲座、赶大集、医疗夜市等多种形式,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农药中毒及防护、中暑、夏季肠道传染病预防等,把解决群众转变就医观念、在疾病预防、健康习惯和服药依从性作为工作重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每每行走在乡间小道上,作为山区群众健康的守护者、永不断联的蓝马甲,村民们都会热情的和张聿涛打招呼。

6.png

发挥专业优势助老人下地走路

蝙蝠峪村地处淄博市的最南端,与沂水县仅有一山之隔,是个很大的贫困村,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村里多为留守老人,就医十分不便。蝙蝠峪村涝窝片距村卫生室有1.2公里,村里的贫困户王老太今年79岁了,患有双膝骨性关节炎,下地行走困难,血压控制也比较差。张聿涛在驻村巡诊中了解到此情况后,给老人进行了查体评估,然后利用医院的优势,联系骨科为王老太制定了治疗方案,并申请到一个免费膝关节置换的名额,因为她的思想保守,就是不肯答应去医院治疗。无奈之下,张聿涛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家里给王老太用温针灸膝五针并配合医院的骨痹散外敷方案进行了保守治疗,并定时监测她的血压,监督服药。还趁着到家里治疗的时机,帮着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经过一个多月的持续治疗,王老太能拄着拐杖下地在走路了,她的脸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之后,张聿涛每周给其送药时,总能看到她在门口张望:“张聿涛,这几天没见你,刚想你哩,我得咋着谢谢你呢?你看又来看我了,我这腿好多了,你不用光往我这里跑了。”张聿涛总能看到王老太眼神里透出的感激和信赖。

4.png

入户巡诊挽救村民生命

每次入户巡诊,张聿涛都为老人仔细检查身体,看似平淡的查体却挽救了一位村民的生命。王师傅今年68岁,张聿涛在常规的健康宣教和血压血糖监测后并未发现异常,要给王师傅查体,他可能嫌麻烦:“张聿涛,我身体挺好,你天天这么忙,不用给我查了。我就是最近吃饭胃口不好,老是肚子上头隐隐约约疼。”张聿涛准备给他做腹部按摩,手一下去就觉得不对劲了,发现王师傅的肝大,上腹部有压痛,翻看眼皮巩膜轻度黄染,且脉搏弦细无力,根据经验判断,这不是一般的肝胆疾病。当天张聿涛就通过“第一村医”转诊平台,第一时间联系了沂源县医院普外科,并向医院详细说明了情况,患者第二天就住上了院,被确诊为胆管癌。幸亏发现的早,医院为患者进行了积极手术和术后引流,有效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张聿涛还为王师傅申请了相关的帮扶政策。出院后,王师傅在村里逢人就说,是“第一村医”张聿涛救了自己的命!

公家场村没有卫生室,也是张聿涛巡诊的重点。在村委会斜对面有一大片阴凉地,成了张聿涛为村民服务的一个健康小广场,他已经在这里为村民举办了多次健康讲座。每次来村里,热情的村民们总是在广场上把张聿涛团团围住,也就是在这种轻松的闲聊中,几个月来村民的健康意识提高了,政策了解更多了,服药依从性高了,对看病、住院也不再那么抵触了。

3.png

3个月上门诊治100余次

石拉村的路最难走,也没有卫生室,怎样才能让这几个村子的村民随时联系到“第一村医”,真正做到少跑腿,得到及时的救治呢?张聿涛在医院的支持下,印制了500张包含个人照片、联系方式、工作职责内容的宣传画,利用入户巡诊的时机张贴到村民家中的墙上,这样的话村民有事就能及时联系到医生了。

石拉村尚书沟的张女士当天晚上八点钟得了急性腰骶小关节紊乱,疼痛难忍活动受限,拨打了张聿涛电话后,张聿涛从蝙蝠峪村驱车2公里,然后又步行近一公里的山路,用了近30多分钟赶到患者家中。查明病情后,张聿涛给患者利用手法复位快速缓解了病痛。“第一村医”不畏路难夜诊入户的消息传遍了附近几个山村,村民通过电话主动联系张聿涛的也越来越多,近3个月来,张聿涛先后入户为行动不便的群众上门诊治100余次,成了山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永不断联的蓝马甲。

孩子们最暖心的张老师

半年的时间将要过去一半,半年的时间有点短,张聿涛天天都在思考着怎样更好的服务好山区百姓,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得把技术留在基层,做到人走技术留下,把村卫生室建设得更标准、更规范,更方便地为群众服务。驻村以来,张聿涛在巡诊和诊察患者时总是带上村医,手把手的指导村医病情的判断、药物的取舍,一有空闲就进行专题传授,比如难治性高血压,慢性肾衰病人药物的选择等,还辅导村医参加乡医考试。积极联系派驻医院为村卫生室配备医疗设施,提升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水平,提高了为村民服务的能力。几个月来的朝夕相处,张聿涛俨然成了村医王大夫的老师和默契的搭档。

1.png

张聿涛的驻村蝙蝠峪村幼儿园,周围7个行政村的孩子都在这里,包括他的覆盖村石拉和公家场,驻村后他积极联系自己所在的医院,医院职工为孩子们捐赠了适龄衣物、书籍及玩具,张聿涛还自费为孩子们配上了紫外线臭氧两用消毒灯。一有空张聿涛就到幼儿园为孩子们进行健康知识讲座,渐渐地成了孩子们最暖心的张老师、张叔叔。

舍小家为大家

作为“第一村医”的张聿涛,自己的父亲年已近七十,6年前做了直肠癌造瘘手术。目前有两个孩子,大女儿5岁上幼儿园中班,小儿子才8个月。身在偏远山区的张聿涛每次和家人通视频时两个孩子总是喜欢抢镜和爸爸说话。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张聿涛也曾直言不舍得!“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只能舍小家为大家,山区里的群众更需要我们年轻医师!”张聿涛的妻子对丈夫提供了莫大的支持,孩子老人都压在她一个人的身上,自己还要上班,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张聿涛说:“村民热切期盼的眼神,让自己站在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的路上不敢停歇,要在有限的半年时间里尽量多的为村民服务,留下资源和技术,打通群众就医的绿色通道而不停地奔波着!”(王其超)

编辑:何海丽00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