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上海开始强制垃圾分类,全国刮起了垃圾分类讨论热潮。
2017年以来,济南、青岛、泰安入选国家46个垃圾强制分类城市名单,同时山东省在淄博市博山区、邹城市、荣成市、郓城县、单县5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山东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年内所有设区市全面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省住建厅近日研究起草了《山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已征求相关部门和部分城市意见。
山东垃圾分类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下步如何实施?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让我们从一组数字,简单明了来看山东垃圾分类。
7.5万吨——
当前,山东省日均产生生活垃圾约7.5万吨,形象来说,15天就可以填满一个大明湖。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垃圾围城”现象就在眼前。
129座——
截至5月底,全省垃圾处理场(厂)投产运行129座,设计处理规模约6.89万吨/日;在建(包括前期准备)49座,设计处理规模约3.98万吨/日。当前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分填埋和焚烧两种,已投产运行的129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厂)中,填埋场73座,焚烧(发电)厂53座,其他处理方式3座。
“从处理能力看,到2020年底,山东省垃圾日处理能力可达到近10万吨,可以保证日产垃圾均得到无害化处理。”省住建厅城市管理局局长杨建武介绍。
4方面——
“总体来看,山东省城乡垃圾分类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落实推进,无论是前端投放,中端收运,还是末端处理,都有短板亟须补齐。”杨建武坦言。
具体来说,问题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强制性不足,通过立法增强强制性是垃圾分类的必经阶段,而山东省目前出台的大多都是政策文件,没有专门对生活垃圾分类制定或出台法规规章。二是重视度不高,一些试点地区对垃圾分类的财政投入不足,难以满足设施建设需要。三是配套率不高,各地分类投放和收集设施配套还不到位,总量不足,分类运输能力比较弱,末端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厨余垃圾处理依然是难点,有害垃圾处置设施明显短缺。四是参与度不高,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同度较高,但对分类方式、分类知识知晓度不高,参与度较低,习惯养成尚需时日。
几分法——
从前期山东省垃圾分类试点看,青岛主要采用“四分法”,在公共机构区分餐厨、可回收、有害和其他等4类垃圾,居民区分为可回收、有害、其他和大件等4类垃圾;济南实行有害、可回收和其他垃圾“三分法”。邹城、郓城等农村地区主要采取“二次四分法”,先将生活垃圾分为“会烂的”和“不会烂的”2类,“不会烂的”再分“好卖的”“不好卖的”和“有毒有害的”3类。荣成探索实行“一次四分法”,由村民直接将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可回收、可燃、不可燃4类。
下一步,在现有“四分法”的基础上,山东省将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确定分类模式,明确不同区域和场所分类要求,逐步构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