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营困难的企业,对外负担高额债务,而企业负责人刘某突然病故,留下的是巨额的债务以及拖欠24名职工薪水的烂摊子,由此一个牵扯24名职工薪水以及经济补偿的系列案件进入了法院执行阶段,面对失去工作又拿不到薪水的24名职工,执行法官手里有的仅仅是一个债权线索,而这个线索也只是一个企业的名字。7月12日,记者从沂源县人民法院获悉,执行法官突破重重困难,三次奔赴大连执行该起案件,日前,24名职工薪资已全部过付完毕。
记者了解到,因为只有一个负有债务的企业名字,执行法官查找企业以及了解债权都面临巨大的困难,而这个背负债务的企业到底在哪里?有多少债务没有履行?是否配合法院工作主动提供债务线索?这些都是执行法官面对的不确定因素。
在法院第一次奔赴大连时,负有债务企业的大门紧闭,没有一名工作人员,只有一个在门卫看大门的老大爷,在此情况下,执行法官通过该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的电话联系到了该企业一名工作人员,但他并不配合法院调查,转而提供另一个该企业工作人员的电话,在不断的转接电话的过程中,执行法官联系到其中一个企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必须马上赶到该企业配合法院调查,很快该工作人员赶到该企业,在双方见面后执行法官对其讲明来意,并告知若不配合法院工作将面临的法律后果,同时对整个谈话过程做了同步的录音录像。
该名工作人员畏于法律的威严,表示配合法院工作,但是要请示企业领导,对此执行法官向其送达了协助调查函,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向法院回复,并讲明若超期回复或不复回将面临的法律后果,该企业在法律的面前最终选择了配合法院工作在指定的期限内将该企业与被执行人的债务情况如实的提供给了法院。
有了该债务企业的回复函后,执行法官迅速指定执行方案,再次赴大连向债务企业送达限期履行通知书,然而债务企业在履行50000元后便不再主动履行,对此执行法官决定第三次前往大连强制执行债务企业,当执行法官在银行查询债务企业的银行流水时发现该企业账上只有8000余元,而之前一个月该债务企业帐上还有50多万元,执行法官只好依法冻结该债务企业的银行账户。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执行法官追查该企业的其它财产时,传来了银行的消息,债务企业的帐上进了一笔钱,刚好足够该企业尚欠的债务,执行法官马上采取扣划措施,将该笔案款扣划到位,就这样在执行法官的努力下,追回了原本希望渺茫的欠款。日前,24名职工薪资全部过付完毕,从而成功化解了一个群体性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