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籍著名画家张爱玲作品展在京开幕 王文章左中一吴为山等出席

摘要 2018年5月9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里程碑国画艺术(北京)有限公司、青岛世博园莲花馆协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静逸:张爱玲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4号厅开幕……

2018年5月9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里程碑国画艺术(北京)有限公司、青岛世博园莲花馆协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静逸:张爱玲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4号厅开幕,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副院长谭平,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副院长纪连彬,中国美协艺委会主任丁杰,中国美协重彩画研究会会长、中央美院教授、恩师蒋采苹亲临现场指导,著名理论家、艺术家张道兴马振声、朱理存、李乃宙、何家英、李魁正、牛克诚、杨长庚、刘健、尚辉、王志纯、满维起、许俊、贾广健、范扬、王仲、史国良、萧玉田、孔紫、陈孟昕、朱乐耕、徐福山、刘万鸣、杨华山、徐累、刘玉泉、程振国、张复兴、唐秀玲、张见、任惠中、唐建等,以及各界人士和媒体朋友观看了展览并给与了高度评价。展期11天至20日结束。画展展出著名画家张爱玲的工笔画精品30余幅,这些作品均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艺术价值。

1、画家张爱玲陪同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国家发改委文化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军博观看画展.jpg
画家张爱玲陪同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国家发改委文化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军博观看画展

1、画家张爱玲陪同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观看画展.JPG
画家张爱玲陪同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观看画展

1、画家张爱玲陪同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著名艺术家何家英、朱乐耕观看展览.JPG
画家张爱玲陪同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著名艺术家何家英、朱乐耕观看展览

张爱玲现为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研究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院专职画家,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被授予文学博士学位,是“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学术提名艺术家。她的作品曾获“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铜奖等,其多幅作品及论文曾发表于《中国文化报》《美术》《美术观察》《东方艺术·国画》等。出版作品集《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张爱玲》等,多次参加全国性重要展览。

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看了她的画评道:“张爱玲的绘画能够画出一种流淌的诗意,能够让人内心达到一种纯净。这个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只有通过艺术家很高的造诣才能体现。”

7、画家张爱玲陪同文化部监察局局长单威(左)、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左二)、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刘玉泉(右一)观看展览.JPG
画家张爱玲陪同文化部监察局局长单威(左)、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左二)、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刘玉泉(右一)观看展览

8、张爱玲与恩师蒋采苹.JPG
张爱玲与恩师蒋采苹

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会长、中央美院教授、著名画家蒋采苹先生评价张爱玲的作品说:“她不想重复别人,也不想重复自己,我想这是我们画家最重要的追求。”

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何家英先生观张爱玲的画后评价道:“她在用画笔写出一首首的小诗,她赋予它形式,也赋予它生命,她在表达这些的同时也在表达着她的心境,她是一个善于发现的人,她不流于已有的样式,她热衷于自己的独到发现,从平凡、从小事做起,从边边角角做起,这里寄托着她的情思。我觉得她是真实的,也是她人的真实流露,这次展览不让你震撼,但是却沁融肺腑,我看完展览,是感动的,由此我认识到了这样一个人,对此我要赞颂!”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著名艺术家吕品田先生谈到张爱玲的画时说:“爱玲的画已经形成了她自己鲜明的风格,她的画面既有平面的装饰性,又有空间的深度,作品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受。”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著名艺术家谭平先生说:“在语言上她是非常非常独特的,她有对传统的继承,但同时又有自己的创新。”

著名画家范扬先生评价她的画道:“在他的笔下有一种宋人花卉的宁静,这种宁静是非常难得的,在我们这个尘嚣甚上的喧闹的世界中,在安静的天地中耕耘,这就是张爱玲老师奉献给大家的一份宁静吧,她的画很了不起,我很喜欢她的画。她的画挂在书房里很优雅、挂在客厅里也显得安静而有品味”。

10、画家张爱玲陪同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观展.JPG
画家张爱玲陪同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观展

10、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在签到.JPG
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在签到

11、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在观展.JPG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在观展

张爱玲博士是蒋采苹先生的高足,其博士导师为工笔画名家林若熹先生,毕业论文《现代工笔重彩画语言研究》,对新时期以来的工笔重彩画语言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宏观的视野、理性的思考,加之细腻的感受,凝结为她对于工笔重彩的洞彻与精思,滋润着她的创作实践,从而开启了属于她自己的工笔重彩画的语言天地。她的绘画作品《老屋檐》那毛毛草与枯叶交叠在破败的屋檐上,秋日耀眼的光影中似乎徜徉着野色的残留;《落叶》那残破的门扇与散落的枯叶,还有一丛毛毛草,相互对望,令人怅然;《芦拂晨醒》那晨雾中柔糯的花穗、披露的叶片自怜在水中的倒影;《残雪》那片片残雪、几束芦叶,无力而孱弱,依偎着静听春的消息……

13、左起:杨华山、谭平、牛克诚、张爱玲、李晓明、张军博.JPG
左起:杨华山、谭平、牛克诚、张爱玲、李晓明、张军博

13、左起:艺术家徐累、牛克诚、张爱玲、吕品田、杨华山.JPG
左起:艺术家徐累、牛克诚、张爱玲、吕品田、杨华山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所长、著名美术史家、画家牛克诚先生评价说:“张爱玲就像一位喝着清纯的田间溪水长大的歌者,用质朴的音色,唱出她对于那片土地以及那土地上生命的天然的爱。因此,她并不用亮丽的色彩渲染,也并不用奇纵的景物烘托,她就在一片草地、一块水塘中找到感动她心灵的题材,因为那里正通向她的记忆深处。同时,那里也是她的焦虑深处,因为那般的风景正日益离我们远去……她用带着泥土芬芳的博物志,记录下一个都市人的思乡情愫。”

0、张爱玲人像照.jpg
张爱玲

艺术简介:

张爱玲, 1969年出生于山东淄博,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院专职画家,中国美协重彩画研究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等。

出版作品集《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张爱玲》等。         

个展:

“静自出尘——张爱玲绘画展第一回”(2017,恭王府)等。

部分参展:

“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铜奖(2006,中国美协主办,中国美术馆展出);

“继往开来蒋采苹从教50周年师生作品展”(2009,中国美协主办,中国美术馆展出);

“两岸重彩画交流展”(2010,中国艺术研究院等主办,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展出);

“重彩.创造——中国重彩画获奖画家作品展”(2010,中国美协主办,北京画院展出);

“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学术提名艺术家(2013,中国美协主办,中国美术馆展出);

“美丽中国——中国重彩画作品展”(2015,中国美协主办,中国美术馆展出);

“含英咀华——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精品展”(2016,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美术馆展出);

“人民形象 中国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大展”(2016,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美术馆展出)等。

静逸(画家画展自述)

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我对生命的热爱,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它们朝气蓬勃的自由生长,令我感动、喜爱和发自内心地想去表达、描绘它们的美、它们的恣意。它们或潇洒飘逸、或美丽动人,我的创作就是要发现这些打动我、吸引我的景象,并安静地用自己的方式“洁静精微”地表现出来,传达给观者。

“安静”是一种力量,能带给人内心的宁静,进而思考,使人强大;“逸”既是自然本色、在作品里表现出来又使作品变得生动、有趣。

艺术创作是人与物的交融。

1、自由生长-106x155-纸本工笔-2018.jpg
自由生长-106x155-纸本工笔-2018

8、月恋-工笔重彩-135cmx82cm-纸本-2011年.jpg
月恋-工笔重彩-135cmx82cm-纸本-2011年

18、扇面-江南园林-工笔-20cmx62cm-纸本--2016年.jpg
扇面-江南园林-工笔-20cmx62cm-纸本--2016年

11、依依相伴-工笔重彩-44.5cmx66cm-纸本-2014年.jpg
依依相伴-工笔重彩-44.5cmx66cm-纸本-2014年

编辑:yuxun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头等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