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再见了,大别山》,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可是大家也许不知道,这些歌曲的演唱者吴雁泽,是山东淄博人。
吴雁泽出生在淄博市博山区一个医生世家,成为中国文联副主席
吴雁泽,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1940年3月,吴雁泽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的报恩寺村,他的父母一生行医,父亲是外科医生,在方圆几百里地都小有名气,吴雁泽就这样降生在了博山的一个医生世家。
幼年的吴雁泽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小资情怀的家庭中,家庭的环境和社会的氛围给幼小的吴雁泽奠定了艺术的基础,从小他就喜欢唱歌。
12岁时便在村里的戏台上上演自己编曲的“歌剧”《啼笑因缘》;中学时代更是学校中的文艺骨干,是当时淄博一中唯一的“男高音”;1956年吴雁泽更是在电影歌剧《天仙配》中以董永的形象第一次亮相荧屏。
考上中央音乐学院
生长在医生世家的吴雁泽,成为医生似乎是一件不容质疑的事情,父亲临终前特别交待希望吴雁泽能够“子承父业”,于是中学时代的吴雁泽便顺理成章将医生作为了自己的志愿,并且顺利地考上了当时山东省内的一所医学院。
当一切的一切已经按照预设的轨迹顺理成章地发展时,一张不起眼的张贴在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却突然颠覆了所有的一切,让本该握手术刀的吴雁泽踏上了音乐的道路。
拿到医学院录取通知书的吴雁泽在大明湖畔闲逛,回来的路上在一根电线杆上看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招生简章。一张贴在电线杆的“小广告”点燃了吴雁泽内心向往北京的火焰,就这样,在同学的鼓动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吴雁泽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在济南的考试。
一个月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会专业录取了考生吴雁泽。村里几十户上百户人欢呼着传诵:“老吴家出了一个状元!”
入京的荣耀与艰辛
能从山东考到北京是一份荣耀,但同时更伴随着艰难。作为一个从村里来的孩子,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后的吴雁泽对洋派的环境一时难以适应。
从小,吴雁泽根本就没有接触过钢琴,而身边的同学大多从大城市来,入校时的吴雁泽带着一口山东腔,在音乐上他不懂五线谱、不会钢琴,几乎就像是一张白纸,自然也成了班级中相对平庸的普通一员。
和同学间巨大的差距让吴雁泽考入中音的幸福感荡然无存,然而这也激发了他不服输的心态。学校的琴房紧张,他就趁着吃饭没人用钢琴的时候,跑去琴房打开琴盖来练,很多挨饿受累的时光就这样默默过去。
歌曲久唱不衰成为经典
吴雁泽的首唱歌曲《啊!再见了大别山》、《清江放排》、《一湾湾流水》和经他再度创新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至今广为流传,成为歌坛上久唱不衰的经典传统曲目。
1965年,吴雁泽在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担任《赞歌》的演唱者,得到当时中国总理周恩来的称赞。1985年吴雁泽被《人民音乐》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歌唱家之一。1989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族声乐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