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熏香传统由来已久,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关于“熏香”的诗文代不鲜见,傅玄曾有“香烧日有歇,环沉日自深”的句子,诗仙李白也有“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的吟咏,足可见古代香薰文化的繁盛。
熏香器具的发明和应用同样由来已久,汉代著名的博山炉就是人们为熏香而设计的。熏香炉也叫香熏或者香炉,最初是采用青铜为材料,在其后历朝历代,用作熏香器具的材料越来越多,不胜枚举。
鹤为金质,呈昂首站立鸣啼状,通身錾刻羽纹。腹部内空,可贮香料,其上履羽翅为盖,香气通过张开的鹤口飘出。底置一山石形铜铅座,鹤之双足底出榫,可插于底座之上。
此对香熏錾刻细腻,鹤身的羽纹、腿部关节、爪部指甲都力求写实。整体比例合理,姿态挺拔。(北京故宫博物院杨捷)
金鹤式香熏,清
鹤为金质,呈昂首站立鸣啼状,通身錾刻羽纹。腹部内空,可贮香料,其上履羽翅为盖,香气通过张开的鹤口飘出。底置一山石形铜铅座,鹤之双足底出榫,可插于底座之上。
此对香熏錾刻细腻,鹤身的羽纹、腿部关节、爪部指甲都力求写实。整体比例合理,姿态挺拔。(北京故宫博物院杨捷)
掐丝珐琅甪端香熏,清中期
香熏一对,以甪端为造型,铜胎,采用掐丝珐琅工艺制成,置于宝座左右各一。甪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夷之语,知远方之事,好生恶杀,明君在位则奉书而至。将甪端陈设在宝座两旁,显示在位皇帝是圣明之君。(北京故宫博物院胡德生)
掐丝珐琅鸳鸯式香熏,明晚期
香薰鸳鸯式,昂首,直立,口微张,一掌踏在一片掐丝珐琅荷叶之上,作单腿站立状,背开一洞,上置镂空古钱式盖,用以放置香料和散香。分别用红、蓝、绿、黄、白等颜色的珐琅釉装饰鸳鸯的羽毛纹。(北京故宫博物院李永兴)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球式香熏,明早期
熏为圆球形,盖、器各呈半球状,中部有启盖钮可以开合。炉内有以大中小3层活轴相连的同心圆环,各环轴与炉耳轴成交错十字形,无论外层球体如何滚动,悬于三环中心的炉体总会保持水平状态,无倾斜之弊,故此器又称“悬心炉”。
薰外表通施天蓝色珐琅釉作地,饰各色缠枝莲3层共12朵,掐丝细致,填釉饱满,色泽稳重,纹饰流畅。盖顶、炉底及口缘处均有铜镀金圆形镂花古钱纹透孔。
此器为熏香用具,结构设计奇特、精巧、合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唐代的出土文物中已发现数件银质悬心炉,但明早期掐丝珐琅悬心熏炉此为仅见。(北京故宫博物院陈丽华)
青玉天鸡熏炉,清
熏炉以青玉雕琢而成,呈圆体罐状,器外等距离分布3只天鸡。天鸡昂首直立,羽翼开张,背部紧贴炉体。熏炉出烟口盖有圆形16孔玉片,足部有3透孔,以供穿系。足底阴刻“乾隆年制”篆书填金四字款。(北京故宫博物院赵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