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中华文化的抢救性发掘,是对珍贵文献的保护和再创作 — 欧阳中石
这是一段伟大的历史,曾经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归宿,她以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的中外观众,她造就了一批艺术巨匠,是他们创造的优美华丽的唱腔和风姿绰约的舞台艺术形象,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谨以此文纪念为中华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京剧艺术大家们!
瓷刻作品《投军别窑》周信芳饰演薛平贵 依据1946年剧照创作 创作时间:2015年
京剧艺术经过一代代艺术家传承和创新,产生了一大批优秀剧目。据《京剧剧目考略》记载:京剧剧目是极为丰富的,旧传有“三千八百出”之说。在一九五一年曾有人统计出有故事来源的剧目大约有七百六十一出,前几年统计出五十年前流行的京剧传统剧目将近一千二百多出。《中国京剧戏考》收录京剧剧目是六百八十七个,而《京剧剧目词典》收录京剧剧目则多达五千三百个,可谓洋洋大观!这些剧目大多已经流失,到现在上演的剧目大概还有一百余出左右。
瓷刻作品《杜十娘》荀慧生饰演杜十娘 依据1936年剧照创作 创作时间:2012年
这些丰富多彩的剧目中,有的表现妇女坚贞不屈反抗封建礼教,有的表现英雄侠武惩恶扬善,有的表现抗击侵略保家卫国,有的表现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等等。从表演形式上又可分为文戏、武戏、唱工戏、做工戏、唱做兼重戏、本戏、折子戏,大戏、小戏等。正由于内容的丰富,决定了形式的多样化。大多数剧目是劳动人民和先辈艺人们所创造的,表现了人民的强烈爱憎,一向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瓷刻作品《回荆州》张君秋饰演孙尚香 依据1952年剧照创作 创作时间:2012年
京剧艺术之所以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除自身拥有的艺术体系外,它还蕴涵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伦理道德标准和精神信仰。它是旧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兴趣所在和主要知识来源。看一出好的京戏,不仅会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精神的愉悦,还能学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了解到一些饶有兴趣的梨园故事。京剧界“梨园掌故”已成为京剧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同光名伶十三绝”、“老生三鼎甲”、“汪笑侬弃官入梨园”、“三小一白下江南”、“王瑶卿与四大名旦”、“前后四大须生”、“南麒北马关外唐”、“梅兰芳蓄须明志”、“金少山皇姑屯遇险”等等,不胜枚举。金少山人称“十全大净”,能作黄钟大吕之声,音量绝大,“声震屋瓦”,因擅演项羽故有“金霸王”之美誉。
瓷刻作品《九江口》袁世海饰演张定边 依据1958年剧照创作 创作时间:2011年
说起金少山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可算一段小插曲。据我爷爷讲1937年秋的一天傍晚,他与常鸿生(时任淄川商会会长)还有几位乡亲正在收听南京政府电台播出的京剧名家唱片(当年我们村有一个小剧团,主演京剧,也演五音戏,方圆几十里很是有名,村里人大多都爱听戏。)当听到金少山《御果园》一段时,洪亮的声音震得收音机喇叭滋滋作响,大家群情激扬,伴随着唱腔一起哼唱。突然收音机鸦雀无声,起初认为是金少山的声音把喇叭震坏了,过了几天消息传来,南京遭到日本飞机轰炸,后来被日本人占领,播音中断是由日军轰炸南京所致,屈指算来那应该是1937年9月20日前后的事情。
瓷刻作品《拾玉镯》吴素秋饰演孙玉娇 依据1938年剧照 创作时间:2012年
我生长在山东淄博,这里是齐国故地,孕育了几千年的齐文化,这里又是世界文言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文化底蕴丰厚。早在明清时期,淄博博山就以盛产陶瓷、琉璃闻名天下,一度成为宫廷贡品,博山也因此富甲一方。特别是上世纪初胶济铁路线开通以后,以淄川、博山为主的煤炭生产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加之交通便利,有很多戏曲名家借青岛之便来此演出。
瓷刻作品《柳荫记》杜近芳饰演祝英台 依据1950年演出剧照创作 创作时间:2013年
据老人讲大约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金少山、李多奎、马连良、奚啸伯、杨宝森诸先生就曾到过“大荒地”演出。(“大荒地”乃今淄博矿务局洪山矿区,是日伪时期淄博煤炭主要生产区)。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以四大名旦为首的京剧名家多次到博山、淄川演出。据博山文史委员杨纪昌先生撰写的《四大名旦在博山》一文载:梅兰芳、程砚秋、奚啸伯、马连良等著名演员都与博山票友有着深厚的个人友谊。博山著名京胡演奏家贾子孚曾为梅兰芳包过腔,梅大师送给了贾子孚先生一把京胡。
瓷刻作品《义责王魁》周信芳饰演王忠 依据1946年剧照创作 创作时间:2013年
首次来博山演出的是程砚秋,他于1950年6月16日率领“秋声旅行剧团”来到博山,随行有名须生于世文、张春彦,其徒弟花旦李丹林、武生钟鸣岐、名净苏连汉等。演出剧目以次为《红鬃烈马》、《窦娥冤》、《锁麟囊》、《春闺梦》、《荒山泪》。荀慧生到博山演出过两次,分别是1952年5月和1957年4月。其主要配角有花旦何佩华、孙荣惠、名角朱斌仙等。剧目为荀派名剧《钗头凤》、《红娘》、《花田错》、《元宵迷》、《丹青引》等。
瓷刻作品《秦香莲》张君秋饰演秦香莲 依据1957年演出剧照创作 创作时间:2012年
第三位来博山的是尚小云,1954年8月尚小云剧团来博山演出,随团演员有小声尚富霞、老生方英培、花旦田荣芬等。演出剧目有《乾坤福寿镜》、《汉明妃》、《梁夫人擂鼓战金兵》、《峨嵋酒家》等。梅兰芳先生是最后一位来博山的,1960年11月9日随同来的有梅葆玖、名须生李宗义、名花旦李慧芳、名小生姜妙香、名丑叶盛章、花面刘连荣、王泉奎等众多名家。上演的剧目是《贵妃醉酒》、《凤还巢》、《奇双会》、《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许翰英、毛世来也曾到过博山演出。
瓷刻作品《红娘》吴素秋饰演红娘 依据1938年剧照创作 创作时间:2014年
在我幼时,家中有一台老式留声机,那是在文革后期,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父辈们躲在屋里,将门窗掩好偷偷地放一些老京剧唱片。那时我感觉到既神秘又好奇,被那美妙的声音深深吸引,从此对京剧的喜爱一发不可收拾。改革开放以后,文化与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京剧艺术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很多优秀的传统剧目又搬上了舞台,人们已经不再需要偷偷摸摸地听戏,而堂堂正正地到剧场享受民族文化盛宴。
瓷刻作品《刺红蟒》程砚秋饰演红蟒 依据1920年剧照创作 创作时间:2010年
淄博陶瓷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期。建国后淄博陶瓷在我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向多元化发展——瓷刻艺术应运而生。瓷刻艺术的雏形阶段始见于清末民初,那时只是在陶瓷釉面上做简单的刻画,画面和技法单一,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艺术门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创造,瓷刻艺术逐渐完善,而自成体系。瓷刻艺术分为两种表现形式。
瓷刻作品《牡丹亭-寻梦》 创作时间:2011年
一种是以深色釉面瓷盘(板)为载体,用不同的刀法对釉面实施刻画,借用釉面和胎质的颜色对比,展现出立体生动的画面,此种刻法更利于作品的保留。另一种是以白色釉面瓷盘(板)为载体,根据画面要求用不同的刀法将画面刻画出来,后以油画料运用“擦”“染”“揉”等不同的手法表现出油画与国画效果。近十几年来,瓷刻艺术日臻成熟,作为单独的艺术门类代表淄博陶瓷走出国门屡获大奖,已经成为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瓷刻作品《碧波仙子》赵燕侠饰演鲤鱼仙子 依据1960年剧照创作 创作时间:2014年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就想用瓷刻这一艺术形式来表现京剧大师的舞台艺术风采,使其传承更加恒久。随着时空的转逝,这些艺术大师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他们之间的故事已经有很多不为人知,我们要深刻铭记这些艺术巨匠为中华文化作出的杰出贡献,是他们所创造的优美华丽的唱腔和绰约风姿的舞台形象,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作品《铁弓缘》荀慧生饰演陈秀英 依据1940年剧照 创作时间:2012年
2000年我先将308件京剧脸谱用20cm的白色瓷盘刻制出来,这些京剧脸谱是在赵梦林先生绘制的基础上,又借鉴了《郝寿臣脸谱集》、翁偶虹先生的《脸谱概谈》、和京剧名丑张金梁先生的京剧脸谱藏本,以赵本的风格发展而成。刻完以后分别镶嵌在79条40cmX160cm的花梨木框内,组成30余米长的巨型瓷刻京剧脸谱挂屏。2001年参加西湖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获得大奖,同年又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列为吉尼斯之最。
瓷刻作品《牡丹亭》 创作时间2015
2003年我尝试将梅兰芳先生的《贵妃醉酒》剧照用瓷刻艺术形式刻制出来。载体选用直径68cm的白色瓷盘,然后着色完成,2005年这件作品参加首届齐鲁工艺美术博览会获得金奖。经过这两次的创作,使我掌握了很多技巧和经验,借用瓷刻艺术细腻的创作手法来展现艺术大师的舞台风采,使之永远定格,不仅形式新颖而且更利于保存。为了给作品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每件作品创作之前都要对这出戏的产生年代、历史和政治背景,唱腔流派,表演程式以及表演者在京剧界的地位做详细了解和论证,力求做到更加完美。
瓷刻作品《打渔杀家》程砚秋饰演萧桂英 徐凌霄饰演萧恩 依据1946年剧照创作 创作时间:2010年
2006年开始新的创作,载体以43cm的深色釉面瓷盘为主,兼以白色瓷盘穿插,使其形式多样化,规格更统一,形成一个系列,作品名字就叫做《梨园清韵》。到2013年已经创作20余件作品,其中李世芳、毛世来之《花田错》获得2007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梅兰芳之《贵妃醉酒》,荀慧生、金仲仁之《绣襦记》,荀慧生之《梅龙镇》,周信芳之《投军别窑》分别获第九、十、十一届全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金、银奖。
瓷刻作品《凤还巢》李炳淑饰演程雪娥 创作时间:2012年
2012年5月21日在首都师大赵宏博士的引荐下,我专程拜会了奚派传人、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先生看了我的作品后连说:“好、好、好,太棒了!刻得真好!”先生又说:“长期以来我正在寻找一种方法,怎么把这艺术大师的舞台形象保留的更久远。以现在的科学技术只能保存70年,70年以后怎么办?现在你解决了这了问题了,你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抢救性发掘,是对文献资料的保护和再创作,你做这件事情的意义非常大,一定要把这个系列作品创作完成,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向后人展示。”先生的鼓励与赞赏,更增加了我对《梨园清韵》的创作信心,我将谨记先生箴言,坚定不移地创作下去。
瓷刻作品《白帝城》张建国饰演刘备 创作时间:2016年
京剧艺术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始终认为艺术作品不应只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体现,还应该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文化是一种有生命感染力的精神价值,并以一种美好的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中传递。对艺术家而言,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艺术,同时具有强烈的民族担当,才能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向世界骄傲地呈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美好和瑰丽。 常宗林 2014.12
这一组此刻作品到目前用了15年的时间,是为艺术大师造像使之更恒久的传承下去,我们不能忘记,是他们为中华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我还要继续做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他们,知道这段历史和期间发生的故事!
常宗林,1972年5月生,山东淄博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淄博市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淄博常宗林篆刻艺术研究院院长,工书法、篆刻,精瓷刻和砚铭制作。 二十余年来致力于篆刻、瓷刻的创作,其中刻瓷作品《孙子兵法》(42.7米×0.9米)现藏于孙子故里东营市博物馆;《鬼谷子》(64米×1.2米)镶嵌于淄博著名梓橦山风景区;《道德经》(47.5米×1.2米)坐落于济南黑虎泉畔环城公园;《人民币系列刻瓷》被人银行总行收藏;《京剧老照片—花田错》荣获全国第八、第十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梨园清韵—20世纪京剧大师影像》系列瓷刻作品被京剧奚派传人、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誉为“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抢救性发掘”!淄砚砚雕作品《群星映空》、《鱼戏秋塘》、《残石平板砚》分别荣获获得第一、第二届、第三届中华砚文化博览会“金奖”,《如意兰亭砚》获得2015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石雕刻艺术“百花奖”最佳工艺奖。淄砚作品《佛造像系列》和瓷刻系列作品《梨园清韵》分别入选“2014第二届和2016第三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如意、元宝、抄手砚》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2016年,将砚铭雕刻技艺申请为非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