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雷军向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发起挑战,表示5年内如果小米营业额无法超过格力,则输给董明珠1块钱。董明珠霸气回应,“一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亿”。雷军则豪言:“我们是中国创造,你是中国制造。所以10亿人民币,我们必胜。”
当年,小米的营业额为316亿元,格力的营业额为1200.43亿元。
随着2018年临近,小米格力的5年之约即将到期。10亿赌约真的会由某一方兑现吗?
12月12日,董明珠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表示:“我相信我会赢,其实要不要钱真的不是太重要,更多的是通过这样一个(形式)激励大家,我认为更多的是让人们更加有一种激情。”
小米数据显示,2017年10月小米营业额突破了1000亿元,提前完成了年底销售额千亿的目标。而格力截至9月30日的前三季度显示,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收入1120.27亿元,但距离董明珠在2012年提出的“2018年2000亿”的目标还有不小距离。
也就是说,目前来看,小米的营业额依然落后格力。但是,小米的营收增速高于格力。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在明年的时候,小米超越格力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过去的一年,小米做对了什么?
2016年,OV凭借着门店优势迅速崛起,小米从手机第一梯队跌落。经此一役,雷军深受打击。外界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觉得小米不行了,雷军和小米身陷“中年危机”的论调中无力招架。
于是,补课、聚焦、创新成为雷军整个2016到2017年的关键词。
2017年的科技互联网圈,小米应该算是最春风得意的一个。依靠MIX2以及生态链的一众产品重新赢回了米粉的心,并收获良好的市场口碑;手机销量重回全球前五,提前两个月完成千亿销售目标;海外市场也是大跃进,印度市场取代三星成为第一名,多个海外市场进入销量前三。
雷军在总结2017年时,他认为,小米成功逆转,做到了三点:
一、补课。2016年开始,小米意识到,与以往碾压山寨机的竞争对手不同,他们面临的对手是中国企业里面最牛X的公司,怎么能在质量上全面超过别人?雷军亲自牵头质量委员会,经过十多次专项会议的讨论,制定了翔实的质量行动纲要,并组建质量办公室专门督办。
二、聚焦于核心技术。全面屏手机小米MIX,惊艳了全球。这款全陶瓷机身的手机屏占比达到了91.3%。把这种新手机设计形态命名为“全面屏”。现在包括今年的三星Galaxy S8、iPhone8,大家都跟进了这种设计,整个行业都接受了“全面屏手机”这种定义。
三、商业模式创新。据统计,小米的业务,基本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面,从核心圈层向业务圈层逐级扩散,分别为:
投资:顺为资本,天使雷军,小米投资
技术:IOT (生态链),云计算+大数据(金山云/迅雷/万网/小米路由器/WPS) ,AI (猎豹/百度)
服务:小米互娱(西山居/YY),小米金融(新网银行/迅雷) ,视频平台(爱奇艺)
产品:小米手机,电视/路由器,生态链(智能家居/智能家电/健康管理/婴童教育/智能出行/品质生活/服装配件/办公用品/食品)
渠道:小米之家,有品,传统线上渠道(小米网/天猫/京东),传统线下渠道(运营商/小米小店),海外市场(印度/俄罗斯)
小米已经远远不只是普通消费者理解中的手机企业,而一家以资本及技术趋动的科技帝国,其中很多新兴业务的布局早已有迹可循。
董明珠输了真的会给钱吗?
格力空调代表了中国家电制造的一座高峰。
格力家用空调产销量自1995年起连续22年位居中国空调行业第一,自2005年起连续12年领跑全球。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16年格力家用空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2.73%;根据《暖通空调资讯》数据,格力商用空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6.2%,连续5年保持第一。
在2017中国深商大会暨全球龙商大会上,董明珠霸气承诺,“格力空调十年之内不坏不修,坏了包换!”
当天的主题演讲上,董明珠说,“一个优秀的,真正有价值的企业不是自己的收入有多少,而是给社会贡献多少。即使你再有钱,买遍所有的技术也只是个追随者。”
当年,雷军用了一招激将法,性格直率的铁娘子董明珠接招了。众所周知,第一,空调行业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传统制造业,利润率以及每年销售额的可增长空间几乎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第二,格力已经是空调行业的老大,它的成长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开辟新的空间十分有限。所以,在五年之前,一个有正常商业判断能力的人,基本上都可以看到五年之后,格力的销售业绩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但是,小米不同。首先,小米所处的智能手机,包括延伸开来的高科技电子产品这个行业本事是一个发展空间、增长潜力非常巨大的行业。而且,当年小米在进一步成长、做大,包括多元化,开辟线下体验店等等领域的拓展空间非常广阔。
所以来看,当时雷军和董明珠的整个赌约本身是有失公允的。
如今来看,当年的这个赌约,对两家企业而言,其实都有刺激和促进作用。格力继续稳步增长,打造代表中国制造的好产品。小米在15年低迷下滑之后,通过16年和17年的战略调整,在今年实现咸鱼翻身。
另外,比较两个企业的优劣、大小甚至是影响力,不能光从营业额来衡量,更要考虑的是,企业对整个行业产生的促进作用,对技术、生产和研发所产生的附加价值和影响。一家企业对整个社会的积极价值和意义更为重要。
格力作为中国空调行业的第一品牌,代表着中国制造的水平,格力形成了自己的生产体系、研发体系,有自己的专利技术。但是,小米依托互联网的风口,用互联网思维和营销技巧,打造了一个国产智能手机的代表性品牌。
赌约无所谓,营业额大小也代表不了什么,最重要的是,一个大企业要有肩负的使命和社会责任,要懂得如何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所以,董明珠和格力所努力的,正在实实在在地振兴中国制造,民族工业和实体经济。
传统型制造企业的衰落来临了吗?
吴军博士在《智能时代》一书中这样分析小米和格力的赌局。他说,2015年小米再融资的时候,被国际上的知名投资公司估值为450亿美元。而与此同时,手机出货量和小米相当、个人电脑全球占有率第一、连续多年盈利的联想,当时的市值只有100亿美元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吴军认为,正是传统型制造企业与新兴互联网企业、智能型企业在本质上的差异所导致。
在争论小米和格力哪一家更有前途这个话题的时候,董明珠问了雷军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生产工厂,小米还能有销售吗?显然,董明珠把小米当成了一个制造型企业。但是,恰恰与董明珠产生思想差异的是,雷军并没有把小米当成制造型企业,它卖手机并非满足于挣硬件获得利润,而是在于获得用户,从每一个用户身上获得长期的收益。雷军和董明珠的差异,正是在于大数据时代和大规模生产时代不同的思维方式。
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有太多的企业来不及改变和转型,跌落在历史的车轮之下。比如索尼、东芝和三星一直是获得美国专利前十名的大公司,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却在不断下降。在互联网大潮中,很多这类企业已经变相落伍了,甚至开始苦苦挣扎,比如索尼公司。
当大数据时代到来,它们本应该非常有所作为,因为它们已经占据了家庭的客厅和卧室,但是如果它们自己的思维方式还局限在摩尔时代做硬件、卖产品的定式上,它们将失去转型的机会,其中很多将不免被淘汰。
董明珠其实也必然看到了传统家电制造,挣硬件的钱越来越难,科技红利、模式红利和创新红利正在成为商业世界的主流。2016年,董明珠企图收购珠海银隆,将制造的触角伸向电动汽车,但是遗憾的是被股东会否决。2015年开始,格力也开始进军手机领域,但是处境尴尬,业绩平平。
从传统工业化制造向智能时代的转型
人工智能的兴起,对现有的商业模式和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所造成的冲击几乎是必然的。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应为技术的创新所带来的颠覆,已经发生过三次:
第一次是18世纪末始于英国的以蒸汽机的大规模使用为代表的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放了人力,机械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交通、航运、工业化的制造开始出现。
第二次是19世纪下半叶,以电力的普及使用为代表,始于美国和德国的第二工业革命。电力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生产效率提升,人类进入现代化意义上的生活。
第三次是二战之后,计算机出现,以摩尔定律为标准的信息革命。电脑、互联网和手机的出现,让全世界紧密连接,交易成本降低,人类进入“命运共同体”的时代。
而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是人类的第四次技术革命,而这一次所产生的影响甚至远远高于前三次。
根据人类历史上的大规模技术革命,我们可以把人类的商业历史上的企业分成三种:
第一种,以大规模批量生产为代表的制造型企业。从蒸汽机的大规模使用到电力的普及,这个阶段一直延续至今,我们可以认为是工业时代的伟大成就。大规模生产的出现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物质产品,同时也促进了分工与合作的强化,提升了人类的生产效率;
第二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互联网企业。计算机的运用,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以及互联网与实体企业的嫁接,诞生了众多新型的“互联网+”企业,成为今天商业世界的新兴力量和巨头,苹果、谷歌、亚马逊,包括中国的阿里巴巴、腾讯等等。互联网企业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商业世界带来效率的提升、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
第三种,即是以大数据为基础,以计算机强大的分析、处理和学习能力为依托的未来智能型企业。这样的企业将会成为未来五到十年之内新的主宰。
对于象格力这样的传统制造型企业向智能型企业转型,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想象:
临下班前,张女士通过手机远程遥控了家里的电饭煲,早晨已经淘好米、放好水的电饭煲开始工作,等她到家时,热腾腾的米饭刚好煮好。而在她出门期间,家里的扫地机器人已经将地面打扫干净。而可以远程遥控的空调也在张女士到家前便启动,房间已经被吹暖。
拥有物联网功能的智能冰箱可以自主查缺补漏,帮你买回鸡蛋牛奶等常备食材;一台智能空调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功率,有的还带有空气净化功能,自动监测空气质量,自动换气;智能电视可以让你随时点播想看的电视节目,而不用每天定时等候。当全屋家电都换成了智能产品,或许你回到家只需要美美地坐在沙发上休息,饭菜自动烧好,房间温度正合适,电视播放着自己喜爱的电视剧。
所有这一切都是传统型制造企业期望通过大数据、云服务来实现制造+智能的新一代转型,也是传统生产型企业不断向互联网化,向大数据化转型的新方向。
结语:时代之变,让所有人猝不及防
机械动力以及电力时代已经推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数百年,电子技术的兴起又将会把人类带向何方尚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变化只会越来越快:
麻省理工学院新媒体实验室的伊藤穰一和杰夫豪打了这样一个比方:
把人类诞生至今的历史浓缩到一年当中,那么,情况是这样的,人类花了一年中的364天达到10亿人的规模;到12月31日下午两点左右,人类发明了抗生素;晚上7点,地球总人口超过30亿;晚上十点左右,两项革命性科技诞生:互联网和集成电路芯片;
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当中,互联网和集成芯片的发明,让人类的变化出现得越来越快,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等将人类后继发展的稳定时间段变得越来越短,新范式的颠覆越来越快。
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这是一场颠覆,是巨大的机会还是巨大的摧毁与新生,一切都还只是隐藏在那些若隐若现的现象和想象之中,但是,唯一的真理是,而只有先行一步抓住变化之中的机遇的人,才可以在下一轮游戏中继续参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