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志中 韩玉兰)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
马克思讲,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摆脱贫困。
对于贫困,一般人都以为是指物质匮乏,但马克思讲的贫困,还包括感觉的贫困。我们的感觉系统——眼、耳、鼻、舌、身,由于被“私有”观念占据了,因此被局限化了。人成了物的奴隶。
一个东西,当你占有它的时候,它同时也就占有了你。如房子是你的,那么你也就是这房子的。为什么?你总惦记着它,把意识栓在它那儿了,它占有了你的意识,你就成为被动的了,不自由了。
相传,李卓吾修行功夫可使自己的身体隐显自如。阎王爷查看生死簿,认为他阳寿已满,让小鬼去捉他。可他功夫练得出神入化,小鬼拿不到他。阎王告诉小鬼:你们到山前桌子上看看,有没有一个鼻烟壶,那是他的心爱之物,你们拿到它,李卓吾自然跑不了。小鬼到山前一看,果然有鼻烟壶,就喊:李卓吾出来,要不就把鼻烟壶摔了。鼻烟壶连着李卓吾的心,李卓吾无奈显了原形。小鬼拿链子套人,不小心把鼻烟壶碰碎了。鼻烟壶一碎,李卓吾被鼻烟壶“栓缚”的心解脱了,李的人形又找不着了……
这是一个传说,事实真相无从验证,但是,其蕴涵的意义耐人寻味。人类从原始公社向后来的社会形态进步,私有观念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近乎畸形的欲望把“占有”当成了终极目的,是为人类最大的悲哀!
汉语词汇很丰富,同样面对一件“物”,境界不同,有人喜欢“占有”,有人讲究“拥有”,有人只求“享有”。
与其咬文嚼字地辨析词汇差异,不如分享一则故事来得透彻——
某甲某乙两人斗富,金银财宝难比高低。某甲无奈,将家传而从不外露的夜明珠出示某乙。其珠之明、其珠之大、其珠之晶莹剔透,皆世所罕见。某乙看得目瞪口呆,半晌无语。甲甚得意,问乙有何“观后感”。乙毕竟是见过世面的巨富,很快便从惊异中恢复了常态,然后就不言不语,只是冷笑。甲问:为何发笑;乙答:待见过我的夜明珠之后你就明白了。并许以若干天后示宝。
到了约定的日子,太阳刚落山,甲便赶到乙家。乙早已备下酒菜,于是二人对酌。三更天后,酒足饭饱,二人走出家门,步至庭院。此时,夜阑人静,万籁俱寂,但见一轮明月静悬空中。不等某乙发话,某甲已经服输。同时深自反省。此后,二人超然脱俗,同修久视长生之术,不复累心世间俗物,最终修成正果。
实事求是地讲,世间再好的夜明珠,也没法跟月亮媲美。但是,由于私有观念作祟,世人自我封闭,没有几个人真正享有过老天赐给我们的生活之福!
克制私欲,把拥有、占有、享有的内涵弄清楚,但求享有,不求占有,从内心深处以主人翁的姿态生活于世,岂止一个月亮,整个世界都是你的!
马克思有句名言:无产者失掉的是枷锁,得到的是整个世界!伟人的话相当深刻。但做一个真正的无产者,其精神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