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1878-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号双清楼主,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
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她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她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真诚地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她发动妇女参加革命,为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她把艺术创作与革命活动紧密联系,画如其人,何香凝的画寄予着她的性情、精神和理想。
女中豪杰,抗日救国不让须眉
戊戌变法失败后,许多青年到国外去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希望学成归国救国救民。1903年,何香凝追随丈夫廖仲恺到东京留学。1905年,何香凝加入同盟会,负责通联、后勤等事务。1921年,何香凝和宋庆龄一起,组织女界出征军人慰劳会,通过捐款捐物、义演来筹集款项和物资,支持孙中山继续讨伐桂系军阀陆荣廷的斗争。何香凝培训救护人员、组织妇女团体,从各方面积极支持孙中山革命政府进行的一系列斗争。1923年,孙中山确定了联俄联共的政策,何香凝坚决支持并参与了文件函电的起草。1924年3月8号,何香凝在广州组织了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这是中国妇女第一次组织活动纪念国际妇女节。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旅居德国的何香凝闻讯便收拾行装乘船回到上海。她发动国内著名画家组织“救济国难书画展”,并把自己个人历年所作之画及珍藏的书画拿来义卖,将所筹得的钱款捐给红十字会。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何香凝与宋庆龄冒着炮火赶到前线,慰问违命抗战的第十九路军,还组织上海妇女建立医疗队。
旗帜鲜明,与共产党亲密合作
在国民党早期的高层人物中,何香凝是一位始终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朋友。何香凝一直拥护并长期捍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促进和维护国共合作。为了配合中国共产党,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何香凝与李济深召集“民促”、“民联”和其他国民党内民主派人士于1947年11月在香港联合召开了代表大会,宣布脱离蒋介石控制的国民党,另组新党,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李济深任主席,何香凝任中央常务委员。随后组织参加了一系列旨在分化瓦解国民党、推翻独裁统治的活动,为推翻蒋介石反动统治作了积极贡献。
投身建设,促进祖国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年近古稀的何香凝依然精力充沛地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她出任国家侨委主任、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等多个职位,参加了第一部宪法的起草等很多实质性工作。何香凝为新中国侨务方针的制订以及一系列条令和政策的出台呕心沥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致力于把国内的爱国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到海外华侨,注意动员海外华侨、国内的侨眷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时,也华侨子弟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民革中央的主席、国民党元老,何香凝一直关心着两岸的统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利用各种纪念日、传统节日,通过写诗、发文章、写信,向台湾传递信息,传输统一理念,希望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所有追随孙中山的军政人员,铭记孙中山、廖仲恺的教诲,尽快回到祖国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