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淄博市“文化惠民、服务群众”21件实事已全部完成,淄博市文广新局承担其中14件。去年初,市文广新局党委专门进行了研究部署,并对全市5区3县、高新区、文昌湖区文化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任务分解,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要求。截止去年底,14件实事全部完成,其中“为农村免费送戏3000场”等3件实事超额完成任务。
建成64个“乡村记忆”博物馆
全面推动乡村博物馆(传习所)建设、提升展陈水平,通过“民俗馆”、“乡情展”等形式,全面记录乡村、民俗及传统生产技艺的沿革、变迁。鼓励和支持传承人、文化遗产持有人依托乡村博物馆建设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2016年, 全市新建成“乡村记忆”博物馆64个。
继续推进“五馆一站”免费开放
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免费开放,大力扶持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发展,逐步纳入免费开放范围。强化对特殊群体的服务,实现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提供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不断强化对“五馆一站”免费开放的督查指导,继续深化各级“五馆一站”服务内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2016年,全市共投入免费开放资金1187万元,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为474个省定贫困村数字化升级
2016年,市级财政投入95万元采购474套卫星数字农家书屋系统,为省定贫困村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升级,解决了贫困村农家书屋位置偏远互联网环境较差、山区交通不便传统纸质报刊投送困难等问题。同时,各区县为各个农家书屋更新出版物、配备桌椅书橱等,全市共投入资金267.3万元。
1200个文体广场有了便携音响
为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市级财政投入资金24万元用于购买300台便携式移动音响,各区县共投入资金148.30万元,为各村(社区)配发便携式移动音响1524台。全市共配备1824台台便携式移动音响,实现了全覆盖。
政府购买服务免费送戏3千场
全市累计送戏下乡4345场,超过年初计划1345场。各区县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活动新形式。临淄区积极开展“一村一年两场戏”文化惠民演出,全年共演出1000余场。周村区通过选拔赛,选出24支剧团参加文化惠民下乡演出,完成演出705场,受益群众达20万人次以上。
扶持百位“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
组织全市非遗业务工作专题培训班,邀请省级专家教授为70多名非遗工作人员和各级传承人进行了培训。目前。市级层面共扶持100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每位传承人补贴2000元。同时,区县投入资金242.2万元,开展非遗进校园、扶持传承人收徒传艺、手工技艺展示等活动。
扶持8个市级戏曲传承发展示范基地
积极推动基层戏曲艺术团体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振兴地方戏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20家基层戏曲艺术团体更新配备演出器材,重点打造民间剧团龙头,对全市8个市级戏曲传承发展示范基地的内部管理、剧目创作排演、惠民演出情况进行考核,给予通过考核的基地扶持资金。
搭建“淄博周末戏曲大舞台”
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每周五晚为淄博市专业院团、民间剧团及其他文艺团体提供淄博剧院场地无偿使用,搭建戏曲展示、交流平台,让群众免费观看文艺演出。2016年,“淄博周末戏曲大舞台”全年演出48场,参演剧团41家,参演人数1000余人,现场观众3.5万人,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举办全市村居小广场赛歌会
赛歌会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为主题,广泛发动、层层评选,在全市营造了热烈氛围,共有22支合唱团参加最终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淄博群众艺术馆群星合唱团演唱的《在水一方》《香格里拉》获得金奖。
举办“热土欢歌”广场舞展演
来自各个区县的50多支代表队近2000名选手参加了“热土欢歌”全市村居广场舞大展演,经过激烈角逐,共有32支代表队晋级决赛。经过最终评选,《谁不说俺家乡好》获广场舞组别金奖,《我爱家乡五音戏》和《辉煌中国梦》获舞台舞组别金奖。
举办第四届新创作小戏优秀剧目调演
为展示民间剧团演出成果,进一步促进民间剧团繁荣发展,举办了第四届全市新创作小戏优秀剧目调演活动。调演活动共收到50余部推荐参展小戏,经过专家评审,甄选出16部小戏参加了调演。
开展戏曲专项业务培训
近年来,淄博市民间剧团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民间剧团563家,在民政局注册的有40家。为切实加强民间戏曲艺术院团业务建设,提高民间戏曲艺术水准,举办了第三期全市民间剧团戏曲培训班,100多名戏曲工作者和爱好者参加培训。
举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业务培训班
为加强全市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进一步开拓视野、拓宽思路,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质量,举办了2016年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业务培训班。通过培训,全面提升了基层文化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网络建设
大力建设文化志愿服务团队,探索志愿者注册、管理制度,形成市、区县、街道、村居四级文化志愿服务网络。利用学校、社会资源,吸收基层文化骨干和群众文艺社团,并根据基层对文化服务的需求,组织开展摄影、书法、绘画、文学创作、辅导讲座等专题志愿服务活动。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志愿者队伍66支,为繁荣基层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